智叟王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铮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华东师大、中国科大教授

博文

社会选择与婚恋:谈点风月之二

已有 3751 次阅读 2008-3-28 21:40 |个人分类:我也说文化|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我也说文化

太忙,写不了新文,发篇旧文

社会选择理论是一门相对较新的理论,早在20世纪70年代,有些研究者就曾取得一些初期的成果,当时它的形成是最近10年的事。社会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做出集体决定的过程和结果,它关心的问题是群体的兴趣在哪里?与个体的兴趣怎样联系在一起?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关系,法律制度等等。我们说人是生活在社会的,社会选择的结果形成的东西就是文化,我们的行为、我们的生活只能是文化的选择。凡此种种,我们的婚姻也只能是社会选择下的行为。

新近看了一本书社会选择理论的书,本书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纳什一致机制、策略-论证机制、核心与稳定要素、强一致机制5章内容。这本书认为社会选择的关键是优先法则和社会选择的可接受机制,也就是一致性机制,结果是帕累托最优的选择。在婚姻和爱情中我们也面临这些优先原则,而且多了个层次。在婚姻和恋爱中保持独立人格优先还是其他是优先的这是原则,而个人这些优先原则又是社会的产物,你不能脱离社会选择确定的婚姻优先中的文化体系,例如保持稳定家庭是种种力量社会选择形成的一致性结果即帕累托最优的选择,同时不作配偶的依附品也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的选择。但是帕累托最优是有条件的,所以你必须依据你的条件而定。当不能确定条件时,引用社会选择形成的文化中的优先原则,这些规则组织了自己的行为和社会文化,使之达到一种均衡,在你的优先原则的均衡通常不是帕累托最优的,但是是一种稳健的选择。另一方面,保持个性就不意味着放荡和滥交,因为生物学上这意味着增加了风险,心理学上意味着精神的孤独,这种风险经过长期的社会选择被作为社会道德防范的对象,从这点看,道德是社会选择按照帕累托最优的选择的结果,是一致性的产物。

在社会上的婚姻的选择常见的一个现象是老夫少妻。这里往往是纳什一致的结果,双方都做了许多让步的均衡,同时也是社会高级别选择下的在再择。传统社会选择了女性作为一个脆弱者、一个波动者存在,如果这个女性接受这种选择,他就要选择一个被社会选择作为英雄的男性,而达成这个英雄的地位需要时间,这种一致就在包含这女性一旦强大就破坏平衡了这种风险下存在,当然要强性一致下去,也就需要双方承担强一致的痛苦。因此,一个具有享受独立地位的能力女性,为了接受种种社会选择,她往往需要选择一个英雄男性的支持,往往需要一个年长的蓝颜知己或者情人,或者她放弃一部分独立性,需求一个合适的共同利益共同志向者,这个共同利益与志向就是他们关系的核心,形成围绕核心的一致,当然她可以同时选择知己与自己年龄相近的志同道合伴侣,这就需要自己的智慧和恰当的付出;而作为蓝颜知己者,需要一种高尚,一种能够承担感情失落的高尚,因为作为英雄的他,很可能爱上这个独立女性,所以这对友人也需要一种强一致机制。不过红颜知己往往不是与蓝颜知己具有对称性的,因为年轻的红颜知己,往往是中社会利益选择的折中结果。真正的红颜知己常常由于社会选择使相爱的人走不到一起的结果,而蓝颜知己,不一定是相爱而常是导师身份或者榜样身份。虚假的蓝颜知己和红颜知己也是社会选择的结果。作为社会弱者的女性,冒充红颜知己往往是作为弱者群体单位的反抗,作为强者的男人,往往以“蓝颜知己”的图像体现一种占有。当然存在红颜知己,不过红颜知己对地方几乎被千篇一律地要求是个英雄,这是有女性群体的弱者地位决定的。这就是蓝颜知己、红颜知己都是精品的原因。另一方面,一对多年的恋人某一方宣布分手时,均衡破坏了。往往另一方旧情不断,试图恢复,双方开始博弈,建立新的均衡,恢复了也不是原来的均衡,往往力图恢复的一方,还想回到过去的均衡点,这是注定失败的。因为他们原来的核心与稳定要素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我总是劝那些被对方抛弃的恋人,自己也说NO。这时,如果核心与稳定要素存在,他或者她会回首的,不回首,说明他们原来的均衡条件不存在,这个均衡点的渐进稳定范围已经被突破了。而这个渐进稳定范围,实际上是社会选择的结果,一个人是无力改变社会选择的。

当然,无论女人还是男人,面对失败的婚姻或者爱情,做一个永远的孤独者,以不变应万变,这其实是面对社会选择的错误的强一致策略,因为选择这种策略,就要承担社会在其他方面选择结果的痛苦,但是如果你无视社会世俗的选择,你可以从痛苦中超脱出来。

面对社会选择的结果,我们需要的是勇气,这是真正的核心与稳定要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11-19736.html

上一篇:幸福从偶然开始——初钊鹏同学新婚快乐
下一篇:中国的高技术产业空间转移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