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追本溯源说师承:博士 精选

已有 9860 次阅读 2016-5-16 06:48 |个人分类:往事钩沉|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博士, 导师, 导师的导师

博士这条线通往苏联,上溯就比较难了。上次在《追本溯源说师承:硕士》中追溯到硕士导师的导师的导师时,也断了。三阶导师契塔耶夫是苏联人,不知道他的导师是谁。

我的博士生导师是上海交大刘延柱教授。读博的情形已经写了几篇博文,缘起通信投稿听课教材收敛毕业结语。这次不另写什么,只贴两张照片。一张是我与刘老师的合影。这张照片拍好,我的毕业答辩就开始了。另一张是刘老师的论文选编《刚体动力学理论与应用》,修订了他已经发表的42篇英文论文并翻译成中文,以庆祝他七十华诞。这些论文中,25篇刘老师是单独作者,另17篇刘老师是第一作者。合作最多的是成功,刘老师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有4篇论文。然后是刘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合作者UTRimrott,有3篇论文。还有薛纭,刘老师的访问学者,后来名义上是我的博士,实际是刘老师指导的,也有3篇合作论文。另外7篇合作论文分别是与UTJean以及3位博士生(包括我)3位硕士生。

1958年刘老师在清华工程力学研究班毕业,毕业实践在杜庆华院士指导下从事高压厚壁容器的实验和塑性力学计算工作。然后在清华工作。19602月,到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依希林斯基院士领导的应用力学教研室进修。1962年归国。在莫斯科大学期间,听了依希林斯基讲的陀螺课,并参加讨论班。分别在1961年和1962年用俄文在《莫斯科大学通报:数学力学类》发表了两篇陀螺方面的研究论文。那个期刊应该算是苏联力学的主流期刊,其力学部分1969年起美国出了英译本,Moscow University Mechanics Bulletion,不知道什么时候整合入Springer旗下,现在英文版不知道是不是还有。或许因为不是SCI,国内同行不很重视。

上面写这么多,想说明的就是从刘老师学历(力学研究班毕业)、资历(毕业后已经在清华从事两年力学工作)和出版社(主流期刊两篇论文)看,刘老师的进修基本上相当于读个博士(或者按当时苏联的体制,副博士)学位了。只是时间仅两年,稍微短些。不过,我在刘老师门下用了两年也拿了博士学位。如果是这样的话,依希林斯基就算是我的二阶博士导师了,导师的导师。

依希林斯基在俄罗斯力学界想必算是大大有名的人物。俄罗斯科学院在莫斯科的力学研究所以他名字命名,IshlinskyInstitute for Problems in Mechanics。当然,依希林斯基的名气未必完全是学术成就,他为苏联的国防工业做出很大贡献。因此很早就荣膺院士。他学术生涯的早期也是从事弹性体尤其是结构稳定性的研究。得到些漂亮的结果。后来研究陀螺,有1963年的重要专著《陀螺系统力学》,国内有谢传峰先生的汉译本。在刘老师家还见过这本书的俄文本。1968年和1976年分别出版了专著《定向、陀螺仪和惯性导航》和《弹道火箭的惯性控制》。在1981年出版了本非常通俗小册子,《相对运动力学和惯性力》,照片如下。1986年出版了两卷本的文集《力学应用问题》。上述著作均是俄文。

老师说依希林斯基的博士论文是研究固体力学方面的问题,不是陀螺方面的。苏联最早研究陀螺的是克雷洛夫,非线性振动的名家,KMB方法中的K。不过依希林斯基并不是克雷洛夫的学生。到底依希林斯基的导师是谁,刘老师不记得了。我也没有查到。只好留待以后追溯了。或许以后开会遇到俄国同行时再考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977479.html

上一篇:与工农无缘
下一篇:高一班校园
收藏 IP: 116.232.105.*| 热度|

11 马红孺 肖纲领 吴兆录 孙学军 吴明火 黄永义 韦玉程 史晓雷 zjzhaokeqin xlianggg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