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此情可待成追忆4--钢院张云生老师

已有 3849 次阅读 2014-11-8 23:16 |个人分类:往事钩沉|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工程数学, 实变函数, 来学往教

这次写给我们班讲工程数学的张云生老师,虽然我并没有听过他的课。

 

在当时机械工程的教学计划中,除了高等数(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和常微分方程),还有门工程数学,具体内容是积分变换和数学物理方程。正好学校出台了申请课程免修的制度。在课程开始前,学生可以提出申请。任课教师或者课程教研室命题考试,如果成绩超过85分,学生就不用听课了。免修考试的成绩作为期末成绩,并在成绩单上加注(免修)

 

我向来不喜欢听课。在课堂上讲话影响老师教学,不讲话影响自己心情。既然有个机会,我决定试试。试试的决定其实也容易作出。通过了就不用听课,不通过也没有什么损失,照旧听课就是。我不觉得没有通过免修考试有什么丢人的,而且就算丢人我也不在乎。因此我就提出了申请。考试前看看《积分变换》和《特殊函数与数学物理方程》两本工程数学教材,都是很薄的小册子,特别是前者。书中的习题也都作了。我觉得免修考试的卷子不难,试题分量与书上习题差不多。我答得还算顺利。成绩出来是91

 

这样在上课时间我就不用呆在教室里了。可以自己到图书馆去看看书。不过,当年各门课程的老师,除了上课,按惯例(也许还有规定)还要到教室答疑。答疑时,我也在教室自习,因为答疑老师通常不会集中讲课,只是个别辅导。那时候,我正好对实变函数论比较感兴趣,借阅那汤松的《实变函数论》和陈建功的《实函数论》。书就放在课桌上,答疑的张老师看见后,就指着《实变函数论》对我说,这本书好,那本书有些乱。说实话,我个人更喜欢陈建功的书,内容比较丰富,并不局限于测度论和积分论。例如,若当曲线定理及其证明就很有意思,我此前从来没有想到过,一条封闭曲线把平面分成不连通的两部分,这种直观的结论还需要证明,当然也更不知道证明的思路。不过,我没好意思对张老师说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自己申请免修考试不听他的课,好像有些对不住他。

 

张老师答疑时在教室里转圈走。又走到我旁边时,似乎下了狠大决心似地对我说,如果你看这本书有什么问题,包括不会做的题目,可以问我。我当时心里真是非常感动。我其实是很容易受感动的人,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动。试想一下,我应该听张老师的课不去听,他还愿意做额外的工作辅导我。自己没有当教师前,不容量理解。毫不夸张地说,当时张老师的形象一下在我眼中高大起来。

 

虽然我后来并没有什么问题麻烦张老师,现在仍对他的热心记忆犹新。没有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更喜欢读《实函数论》;另一个是《实变函数论》虽然也看了但理解程度不够,还提不成什么问题。至于不会作的习题,我觉得实在没有必要麻烦老师,又不需要参加什么考试。

 

后来知道,张老师给数学师资班讲过实变函数,估计用的是江泽坚和吴志泉的教材,比较接近那汤松的《实变函数论》。因此,在我们学校,张老师应该是实变函数论方面的顶尖高手了,辅导我这种业余爱好者,不会太费劲。他跟我说时的踌躇,大概只是不愿意显出好为人师。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或许是师道尊严所在。但在真正的好老师眼中,师道尊严的感受远不敌转播知识帮助学生的热情。张云生老师无疑是这样位好老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842156.html

上一篇:雯雯的故事
下一篇:徐家汇公园:秋景
收藏 IP: 151.100.135.*| 热度|

4 胡九龙 陈筝 李轻舟 ht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0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