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识课教学大纲(试行)
课程 基本情况 | 课程暂定名称:混沌与非线性思维 | |||||
学分: 2学分 | ||||||
课程编号(教务处填写): | ||||||
授课对象: 全校学生 | ||||||
课程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 教学目的: 介绍混沌基本概念及其研究历史,强调非线性系统的本质特性,使得学生能从非线性思维的角度观察、分析和理解自然和社会中的不可预测和不确定现象。
基本要求: (1)明确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本质差别; (2)理解混沌的物理概念,了解混沌的几何结构和特征; (3)了解混沌研究的历史; (3)初步具有分析现实世界中不可预测和不确定现象的思路。
| |||||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 课程安排及内容 (应体现主题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要求和教学环节安排等) | 学时 | ||||
1. 教学专题 (一):线性和非线性系统 教学重点:线性和非线性,线性模型的局限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 | 2 | |||||
2. 教学专题(二):虫口模型中的周期和混沌 教学重点:结合二次迭代映射的个案分析,说明周期解、稳定性、分岔、混沌等概念,说明确定性非线性系统长期不可以预测性的产生机理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 | 2 | |||||
3. 教学专题(三):混沌的概念及其历史演化 教学重点:中西文化中的混沌,非线性动力学中的混沌,典型混沌振子的分析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 | 6 | |||||
4. 教学专题(四):分形和混沌 教学重点:自相似性,分形维数,奇怪吸引子,分形盆边界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 | 4 | |||||
5. 教学专题(五):分岔进入混沌的路径 教学重点:分岔概念,系统随参数变化进入混沌的路径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 | 2 | |||||
6. 讨论专题(1):广泛存在的混沌 教学安排:学生报告,同学讨论,教师点评 学习要求:将课外学习成果在课堂演示,计入平时成绩 | 2 | |||||
7. 教学专题(六):非线性思维 教学重点:非线性系统的特性和非线性思维 教学安排:课堂主讲 | 2 | |||||
课外学习要求 | 1. 课外学习要求:按要求阅读相关材料,并收集混沌及其应用的的案例。 2. 课外学习内容:阅读参考书和文献。 3. 组织形式:课堂报告可以分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也可以独立完成。读书报告和总结独立完成 4. 时间安排:读书报告第八周前完成;课堂报告随时报名,第九周前截止;学习总结期末完成
| |||||
成绩评定方案 【右边为样例】 | 类别 | 比例(%) | 考核方式 | 具体说明 | ||
方式 | 比例(%) | |||||
平时考核 | 50 | 出勤 |
|
| ||
随堂测试 |
|
| ||||
学生互评 |
|
| ||||
课外 |
|
| ||||
读书报告 | 50 | 前半学期和后半学期各写读书或文献报告1篇,所占比例分别是20%和30%。与数据库中文献重合率高于20%的不计分。 | ||||
期末考核 |
| 考试 |
|
| ||
项目/实践报告 |
|
| ||||
观点宣讲 |
|
| ||||
小论文 |
|
| ||||
读书报告 |
|
| ||||
学习总结 | 50 | 1000字以内概括学习收获 | ||||
注:平时考核成绩比例≤50% | ||||||
拟采用教材或讲义或讲课提纲【三选一】 | [1] LA Smith. Chao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2] J 格莱克(张淑誉译). 混沌: 开创新科学.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 [3] EN 洛伦兹(刘式达等译). 混沌的本质.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7 [4] D 吕埃勒(刘式达等译). 机遇与混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5 [5] I 斯图尔特(潘涛译). 上帝掷骰子吗?----混沌之数学.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 [6] P Smith. Explaining Chao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注:讲义或讲课提纲编写的经费及管理办法另行下达。 | |||||
专业负责人审核 意见 | 专业 (签名) 年 月 日 | |||||
系审核 意见 | 系 (签名) 年 月 日 | |||||
学院 审核意见 | (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 | |||||
| | | | | |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