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学分:2 学时:20 (课内学时:20 实验学时: )
2.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课
3. 适用专业:理学、工学、社科、文学等
适用对象:本科
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非必需)、普通物理(非必需)
5. 教材:暂无
参考书目:
[1] LA Smith. Chao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2] J 格莱克(张淑誉译). 混沌: 开创新科学.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
[3] EN 洛伦兹(刘式达等译). 混沌的本质.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7
[4] D 吕埃勒(刘式达等译). 机遇与混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5
[5] I 斯图尔特(潘涛译). 上帝掷骰子吗?----混沌之数学.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
[6] P Smith. Explaining Chao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7] LS Liebovitch. Fractals and Chaos Simplified for the Life Scienc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8] A Medio. Chaotic Dynamic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o Econo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9] LD Kiel, E Elliott(eds.) Chaos Theory in the Social Sciences: 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6
[10] GE Slethaug. Beautiful Chaos: Chaos Theory and Metachaotics in Recent American Fic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2000
6. 考核形式:课程论文或报告,结合专业的案例研究分析或学习总结报告
7. 教学环境:课堂,多媒体教室
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介绍混沌基本概念及其研究历史,强调非线性系统的本质特性,使得学生能从非线性思维的角度观察、分析和理解自然和社会中的不可预测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要求:
(1)明确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本质差别;
(2)理解混沌的物理概念,了解几何结构和数值特征;
(3)了解混沌研究的历史;
(3)初步具有分析现实世界中不可预测和不确定现象的思路。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 绪论(2学时)
线性vs非线性,线性模型的局限,线性vs非线性思维,追求简单性vs探索复杂性
(2) 虫口模型中的周期与混沌(2学时)
结合二次迭代映射的个案分析,说明周期解、稳定性、分岔、混沌等概念,说明确定性非线性系统长期不可以预测性的产生机理
(3) 混沌的物理概念(2学时)
初态敏感性,往复性,内禀随机性,长期不可预测性
(4) 混沌的几何结构的直观表示(2学时)
相空间,截面映射,吸引子,周期、准周期和混沌吸引子
(5) 混沌的几何结构的数学描述(2学时)
不规则几何形体,自相似性,分形和分形维数,大自然的几何学,吸引盆
(6) 混沌的数值识别(2学时)
初态敏感性的刻画,Lyapunov指数,微分方程与数值求解,Lyapunov指数的计算
(7) 从周期到混沌的分岔(2学时)
系统随参数变化进入混沌的路径,倍周期分岔,准周期环面破裂,阵发性,激变
(8) 大气模型中的分岔和混沌(2学时)
一类大气简化模型(Lorentz方程)中混沌的几何结构和数值特征以及进入混沌的路径
(9) 驾驭混沌(2学时)
混沌的控制,混沌的同步化,周期行为系统的混沌化
(10) 无处不在的混沌与非线性思维(2学时)
工程、物理、生物、经济、社会系统中的混沌现象,混沌对文学和艺术的启示,混沌对思维方式的冲击
大纲编写责任人:陈立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0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