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了一遍《牛津法国大革命史》,似乎还是机器播音。多音字很多不对,注记中英文书中页码年份等数字按中文读,很怪异。播讲了全部正文,包括注记,但没有原书的几个附录和译者的跋语。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比较熟悉,只听了一遍。早年看过几本书,现在想不起具体细节,但大的轮廓还有印象。从启蒙舆论先行三级会议召开,到最终拿破仑称帝。这本书行文平实立论稳健,以史实为主,史论不多。当然,也可能通过对史实的选择而隐含着观点,潜移默化影响受众。
该书虽然从启蒙讲起,但似乎更侧重经济,其次是政治和宗教,最后才是思想文化。这倒是符合从小鹦鹉学舌而耳熟能详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教条。在作者看来,启蒙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传统的反思而破坏了社会中的信任,使得经济和政治都无法按原来的方式平稳运行。当然,大革命前经济本身已经遇到很大问题。
读大革命史,一直有个强烈的感受,就是在那个历史阶段中,几乎所有社会成员都是受害者。王室、贵族、教会、工厂主、专业人士、“无套裤汉”、农民等,都在不同时期受害。王室、贵族、教会失去了往日的特权,甚至丢掉了性命。那些革命领袖,即使没有成为烈士,后来多数成了革命对象上了断头台。那些以为失去的只是锁链而能得到整个世界的底层,相当比例成为炮灰战死沙场。就是乘势称帝的拿破仑,最后也是死于流放地。顺便一提,大学刚毕业学英语时,English for Today 5: Our Changing Culture有篇谈青年选择的文章,说到革命者最痛苦的时候往往是在夺取权力之后,发现与初衷完全不同。回想起来,English for Today 5和New Concept of English 3 & 4三本英语教材对我的影响不限于语言,但English for Today 6的文学选本影响就不大,哪怕只是在语言方面。言归正传,尽管法国大革命中几乎所有人受害,按照主流的看法,大革命还是社会的进步。这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过去的大革命史往往主要说巴黎至少我只注意到巴黎,该书也说了法国其他城市。如果说有什么新知识,就是了解了大革命时期其他城市的情况。例如里昂因为反对革命的起义,全城被夷为平地。这次去里昂是看不到大革命之前的建筑了。听过该书,觉得计划中的法国之旅没有去马赛有些可惜。
接着在听本很详实的《高卢/法国历史》,继续为可能的法国之行做功课。不知道作者,听起来像翻译的书。
听书系列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