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力学史札记之D’Alembert原理(续2)

已有 3413 次阅读 2019-10-5 22:54 |个人分类:科研科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D’Alembert原理, 理论力学, 教材

力学史札记之D’Alembert原理》和《力学史札记之D’Alembert原理()》中说明了D’Alembert原理的历史起源,包括派生出的两种表述。这次说说D’Alembert原理在理论力学教材中表述的变化。只限于我熟悉的汉语教材,欧美的早期教材还在收集阅读中。

 

众所周知,上世纪五十年代翻译的苏联教材,对我国教材形成的影响很大。有趣的是,D’Alembert原理的情形不完全是这样,国内教材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在翻译的苏联教材中,D’Alembert原理的损失力和动静法两种表述都有。多数是用损失力的表述。茹科夫斯基的《理论力学》最为详细,几乎部分引用了D’Alembert原来的论述。尼古拉依的《理论力学》也比较详细,他专门写过论文论述D’Alembert原理的历史,但论文是俄文看不懂。另外蒲赫哥尔茨《理论力学基本教程》、洛强斯基和路尔叶《理论力学教程》以及涅克拉索夫《理论力学教程》也都是这类表述。也有少量教材用的是动静法表述。具体有伏龙科夫《理论力学教程》、柯斯莫节米扬斯基《理论力学教程》和涅符茲格利亚多夫《理论力学》。只是伏龙科夫的书似乎有特别大的影响。

 

与苏联翻译教材不同,在我国理论力学教材中,动静法的表述占压倒性优势。从周培源先生的《理论力学》开始,几乎所有教材都是用动静法表述。只有少数几部教材例外,例如朱照宣等的《理论力学》和梅凤翔等的《理论力学》。有些教材在不同版次改变了处理。例如,刘延柱等的《理论力学》第一版非常简略地讨论D’Alembert论述的原意,然后引出动静法。到第二版和第三版就删去了这些简短的讨论。我自己的《理论力学》第一版只讲了动静法,我上课时讲D’Alembert的论述,第二版也写入教材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200757.html

上一篇:忆来唯把旧书谈:《自私的基因》
下一篇:追忆张嗣瀛院士
收藏 IP: 180.154.115.*| 热度|

3 刘全慧 卢东强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