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键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eculiar

博文

国家基金申报失利之反思 精选

已有 39838 次阅读 2021-8-29 19:0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已经不记得这次第几次申报面上项目未果了。虽心有不甘,但需面对现实,整装前行。毕竟科研是持久战,且明年还有一次机会的。读了评阅人意见,并结合自己对几次失败申请的反思,总结教训如下:

(1)研究内容应尽可能符合申报口方向,在“对口”的基础上谈创新。比如,D0604生物海洋学与海洋生物资源作为地学口的研究方向,可能会更多强调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研究生物对海洋的适应、影响的申请书应该属于“对口”的。至于我今年申报的海洋微生物酶的改造利用可能属于“偏门”的申报书。不完全对口的劣势其一在于评审专家可能不是小同行,对你的研究课题理解有偏差;其二在会评时可能处于劣势,相同函评分数的本子,会评专家必然会支持能解决对口科学问题的项目。

(2)务必花时间对申报书行文造句精打细磨。作为函评专家我评审过几次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整体感觉是中文写作顺畅严谨,图片制作精美的申报书一般科学问题凝练更深入透彻,研究基础也更好。反思自己这次申请经历,从确定课题到写作到修改前后最多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这应该远远不够,因为这两天我还发现申报书里有处别字。形式上的小错误足以让评阅人给出印象低分。考虑到今年要写一份完全不一样的申请书,最晚10月份要开始动笔。自己修改5次以上打磨语言,再请同事帮忙把关科学问题。

(3)沉心做学问,夯实研究基础。做研究要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这对于青年科研工作者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要非常熟悉某一研究领域,能在其中找到有价值且在现有技术支持下有望被解决的科学问题。这真的难,如果博士毕业就独立开展研究的话。我自己这八年时间也是在摇摆不定跌跌撞撞中过来的,研究基础不扎实是必然。要说有点冤吗?或许也不该这样讲,成年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好在最艰难的几年总算熬过来了。希望未来能好点。

以上是我个人的粗浅理解,如有偏颇之处,我后续再修改。


未来会更好的。



基金申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7259-1301949.html


收藏 IP: 121.8.137.*| 热度|

20 黄永义 徐长庆 徐耀 李坤 杨顺华 彭真明 朱钢添 吴斌 刘忆宁 袁有录 李东风 周浙昆 姚伟 杨光 唐小卿 刘强 郑强 杨婵 杨东方 庞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11 0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