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物笔记(11):蹭课记
我们正在跟语言作斗争。
我们正在加入一场语言的斗争。
—— L.Wittgenstein
哲学家是这样一类人,他们在抵达常识的观念前必须要治愈许多理智上的疾病。
—— L.Wittgenstein
近日京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正适合“少长咸集”。于是乎,兄弟我悄悄地进了“村”——中关村......
进村是为了“格物”,“格物”其实是“格人”,“格人”者,“格”(touch)的是语言......
申明:以下内容均来自事后回忆与梳理。如有错谬,系作为“二道贩子”的兄弟我添油加醋&主观构造所致。
一、蹭课篇:Phase transition & critical phenomenon
地点:国科大玉泉路校区
时间:6.15上午
目标:曹则贤老师的《热力学》课(Theory of Heat & Thermodynamics)
蹭课的精髓不在于来得早不早,而在于能不能发现其中的“巧”......
这会书正说到“相变与临界现象”。与同学们不同,兄弟我不考试,听的是曹老师的“几处闲笔”,有笔记如下:
(1)水的三相共存——构造热力学的模版
(2)术语翻译,词序颠倒:“运输”——“输运”,“相位”——“位相”
(3)“相空间”的比喻:
描述足球比赛——跑位准确(location) ,跑动积极(momentum)
(4)气溶胶凝聚过程的成核——
“如彼雨雪,先集维霰”(《诗经·小雅·甫田之什·頍弁》)
(5)物理公式——图像(picture,对物理过程描述)
例:凸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F-E+V-1=1
描述一个“降维”的物理过程,可以向高维空间推广。
......
PS:曹老师的课“一座难求”,试举一例——行近终了,邢LRJ现出真身,偌大教室,竟然没有座位!
二、闲聊篇:“古人”与“故事”
地点:国科大玉泉路校区——物理所
“闲笔”富集的时空不在课堂,而在课堂之外......
(1)费曼的“实用主义”
兄弟我在总结马赫与玻尔兹曼之争时引用了费曼的一段评述:
If, in some cataclysm, all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were to be destroyed, and only one sentence passed on to the next generations of creatures, what statement would contain the most information in the fewest words? I believe it is the atomic hypothesis (or the atomic fact, or whatever you wish to call it) that all things are made of atoms—little particles that move around in perpetual motion, attracting each other when they are a little distance apart, but repelling upon being squeezed into one another.In that one sentence, you will see, there is an enormous amount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world, if just a little imagination and thinking are applied.
“假如由于某种大灾难,所有的科学知识都丢失了,只有一句话传给下一代,那么怎样才能用最少的词汇来表达最多的信息呢?我相信这句话是原子的假设(或者说原子的事实,无论你愿意怎样称呼都行):所有的物体都是用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一些小小的粒子,它们一直不停地运动着。当彼此略微离开时相互吸引,当彼此过于挤紧时又互相排斥。只要稍微想一下,你就会发现,在这一句话中包含了大量的有关世界的信息。”
——《费曼物理学讲义》
曹老师告诉我:真到了费曼描述的那一天,“原子假设”实际上什么也没说!
以前兄弟我看费曼这段论述总是视之为马赫与玻尔兹曼“历史语境”的自然延伸,却从来没有想到费曼所描绘的那一天的“图像”——脱离了体系的孤立知识,只是术语的堆砌,它真的什么也没说(或者说,知识的价值要放到体系即知识与知识间的关联之中来显现)。
关于费曼的话题总是离不开他这个人。
就风格而言,费曼可以视为典型“美式腔调”(philosophy is nonsense or bullshit!)的代表(也许还没有那么激进)——他的腔调确实影响了不少人。
对此,曹老师下的“判词”是:这就是典型的“美式实用主义”,费曼的境界达不到爱因斯坦这一流(朗道的“第半流”???)——此时,兄弟我脑海里闪过的正是作为“舞台背景”(仅仅是“背景”吗?)的哲学史上“新大陆传统”(Pragmatism)和“欧陆传统”( analytical philosophy & phenomenology)的激烈对抗......
(2)流传故事中的居里夫人形象与“反智主义”
在流传的故事中那些作为理智代表的形象在符号化的过程中走向理智的反面,最终成了“天启”或“神谕”的象征——历史传统、环境时势与逻辑关联一旦被抽离,一切自然而然的东西都变成了“神迹”。
曹老师提到了传统科普叙事结构中的“居里夫人”这个“形象”(当然还可以有更多),然后随手指了指身边的一堵“墙”——尾随其后的兄弟我,惊骇不已,惊骇不已......
(3)法拉第的“手”
在曹老师的办公室里(兄弟我注意到两个东西:可以演示共振的“鱼洗”——但我怀疑它在这里就是用来洗手的;李白《侠客行》摘录: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我提到了L.Cooper对法拉第两段意味深长的评价:
曾经当过装订工的法拉第数学知识不多,因此他不得不用图画来解释自己的想法,而这类图画特别激怒数学家们。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法拉第用自己的这些图画竟然超过了他同时代的所有数学家。
......
欧洲大陆上的数学家们都认为,法拉第只是一位朴实的实验工作者,而麦克斯韦则不同,他把法拉第的论文看成是电学方面的百宝箱。他在电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就是从试图将法拉第的思想写成数学公式开始的,换句话说,他他试图用严格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法拉第所发现的现象。
——《物理世界》(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aning and structure of physics)
曹老师举起他的手向我示意:法拉第关于“物理图像”的直觉来自于他的“手”!
(4)解构“革命”的“锤子”
华生,我现在才想起来,我真不应该这么样摊开来说。要“大智若愚”,你知道,我的名声本来就不怎么样, 心眼太实是要身败名裂的!
—— S.Holmes《红发会》
“热质”——“质能方程”
“分析力学”(哈密顿—雅可比方程)——“量子力学”(薛定谔方程)
“就薛定谔方程而言,笔者看不出有什么和经典力学精神相异的东西”(曹则贤, 熵非商:the myth of Entropy,《物理》第九期,2009)
三、酒后篇: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地点:物科宾馆
时间:在兄弟我喋喋不休地浪费了别人生命中宝贵的三个小时之后......
“演员表”:曹则贤老师、林晓老师、宝俊兄、兄弟我
酒桌上的话,原则上是不能写下来的,但是这个可以有......
曹老师问:我们早期建立“极坐标”的观念,可有诗为证?
见我等辞穷,“曹夫子”曰: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你看“方位角”和“距离”全有了!
......
PS:16日下午,在从怀柔返回“村里”的班车上,兄弟我“假寐”中又想到两例不知算不算: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个可能有些勉强,似乎坐标原点发生了转移
“前路知几许,但指天南边”(独孤及《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裴侍御》)
四、哈哈,战利品!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我知道你一定知道我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说——还有许多“好东西”都在那些省略号里,但我偏不告诉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2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