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心书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v 宇宙内事即己分内事,己分内事即宇宙内事。——(南宋)陆九渊

博文

高考与科举,“阳马”与“鳖臑” 精选

已有 30894 次阅读 2015-6-8 23:15 |个人分类:莫名其妙|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高考, 科举, 刘徽, 《九章算术》


高考与科举,“阳马”与“鳖臑”


  一、高考与科举

   今年高考落幕了。这两天大家都在讨论各地作文题,遂有各种意识形态之交锋(其实也就是一阵风,周期性发作)。无论文理,就所有高考科目来说,大家讨论作文题的”知识阈值“大概是最低——不服还不行,现在高中化学就在讲泡利不相容原理、sp杂化轨道了......

   另一方面,对作文题的青眼相加多少也与科举传统有关。以隋唐为例,举士诸科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又以进士、明经两科为重,前者考时务策论与诗赋,后者考时务策论与经义,这做文章自是最要紧之工夫——明朱元璋后,这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被限定在“程朱理学”(谁叫重八兄要尊朱老夫子为祖宗呢),这内容就被限定在“四书五经”,而格式就被限定为“八股”(个别“老少边穷地区”,可用“六股”)。

    时常有人拿高考比科举,可以得出自己想要的一些论断。按兄弟我的观点,今天的高考至多相当于正式科举前的“小试”——包括县试、府试和(贡)院试,考中者获“生员”资格(俗称“秀才”),进入各级县学、府学学习。而正式的科举——乡试(解试)、会试(京试、省试、礼部试)、殿试,还早着呢!

   完整的科举程序,考生最后获得的功名是三榜进士——进士及第(只有三个,名号大家都晓得)、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其中优异者选“庶吉士”入翰林院,这就是国家重点培养干部,在明朝是日后入阁宰辅的必要条件。剩下的,分派六部百司“观政”(相当于实习干部),等着外放一任知县。也就是说,科举考中后,你就进入国家高级公务员序列了,而且一出手就是县处级——这岂是今日高考可比拟的,“你爸是李刚”也不行啊——除非,你爸是隔壁那个什么什么King......

   

   二、“阳马”与“鳖臑”

   作文在语文一科中分数虽重,但放到整个高考来看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要命。毕竟只要中规中矩地写(这时“八股”的传统优势就有了),60分得个40多分也是寻常之事。

  除了作文外,其实各科大小题目都能引出不少有趣的话题。这不湖北的文科数学卷子就在网上炸锅了:

  这是一道立体几何

 

20、(本小题满分13分)

《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长方形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之为阳马,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之为鳖臑。

  在如图所示的阳马P-ABCD中,侧棱PD⊥底面ABCD,且PD=CD,点E是PC的中点,连接DE、BD、BE。




(I) 证明:DE⊥平面PBC.试判断四面体EBCD是否为鳖臑。若是,写出其每个面的直角(只需写出结论);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II) 记阳马P-ABCD的体积为V1,四面体EBCD的体积为V2,求V1:V2的值


    就这道题本身而言,并不困难,中等水平及其以上的学生应该都能顺利完成。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提供了一个背景信息(一般在教学内容之外),需要考生阅读理解并加以应用,这就是所谓的“新信息题”或“新材料题”——听说近年是挺时髦的命题方向。这种题反而还要简单些,因为你根本不必知道《九章算术》、“阳马”,更不用琢磨“鳖臑”的读音,只要具备正常的阅读和知识迁移能力就足以应付这道题了。

   但是人民是需要娱乐的,尤其是刚刚解放的考生们。我现在见到网上的段子包括:

  “鳖臑!出卷老师你别闹!”

  “别闹(鳖臑),回家养马(阳马)吧。

   幽默,相当幽默!

   不过话说回来,高中生了解一点《九章算术》乃至“阳马”、“鳖臑”之类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坏事。既然说到这里,我就做个“注释”:


   三国魏的算学家刘徽在公元263年为《九章算术》(这是后来隋唐科举明算科的官定教材“算经十书”之一)做注。

   在《九章》第五卷《商功》有第十五问:

   

   今有阳马,广五尺,袤七尺,高八尺。问积几何?

  答曰:九十三尺、少半尺。

  术曰:广袤相乘,以高乘之,三而一


   刘徽注:邪(斜)解立方得两堑堵,邪解堑堵,其一为阳马,一为鳖臑阳马居二,鳖臑居一,不易之率也。合两鳖臑成一阳马,合三阳马而成一立方,故三而一。

 

立方=堑堵+堑堵

堑堵=阳马+鳖臑


   这条注释被后代算家称为“阳马术”,是刘徽推算阳马体积公式(“广袤相乘,以高乘之,三而一”,即“阳马”体积为三条直角边乘积的三分之一)的方法,其中为了推算这个“不易之率”,刘徽还发展了一种疑似用到“极限”的“算法”:

   

   “其使鳖臑广、袤、高各二尺,用堑堵、鳖臑之棊各二,皆用赤棊。又使阳马之广、袤、高各二尺,用立方之棊一,堑堵、阳马之棊各二,皆用黑棊,棊之赤黑,接为堑堵,广、袤、高各二尺。于是中效其广,又中分其高,令赤、黑堑堵各自适当一方,高一尺,方二尺,每二分鳖臑则一阳马也。其余两端各积本体,合成一方焉。是为别种而方者率居三,通其体而方者率居一。虽方随棊改,而固有常然之势也。按余数具而可知者有一、二分之别,即一、二之为率定矣。其于理也岂虚矣。若为数而穷之,置余广袤高之数各半之,则四分之三又可知也。半之弥少,其余弥细。至细曰微,微则无形。由是言之,安取余哉。数而求穷之者,谓以情推,不用筹算。


  至于此中奥妙与“极限”思想之渊源(与古希腊诸学派做个对比当是个有趣的题目),烦请数学史家给我们科普科普......



刘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7073-896553.html

上一篇:我与曾维舟的一面之缘
下一篇:格物笔记(11):蹭课记
收藏 IP: 124.200.253.*| 热度|

34 赵美娣 曹聪 姬扬 武夷山 尤明庆 陈楷翰 唐涛 韩枫 水迎波 李泳 李颖业 应行仁 张骥 张影 黄永义 史晓雷 曾泳春 李宇斌 彭真明 王国强 朱晓刚 冯大诚 王春艳 杨金波 蒋国华 yangb919 pppoe201 shangnengfan15 biofans lqxyz shenlu zjzhaokeqin xuexiyanjiu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