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肖自力:高校图书馆学术性的内涵及内容

已有 740 次阅读 2024-5-2 09:27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图谋摘编自:肖自力.筚路蓝缕启图林 栉风沐雨砥砺行[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41(04):3-9,44.

    2023年《大学图书情报学刊》刊发肖自力《筚路蓝缕启图林 栉风沐雨砥砺行》,文章回顾并总结了1981年和1987年两次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的筹备、召开情况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针对当时尤其突出的文献资源建设问题,仔细梳理了“全国文献资源调查和布局研究”项目的立项、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历史文化、现代西方图书馆学理论以及实际情况,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性定位和内涵,为了解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历史,促进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本文摘录“高校图书馆学术性的内涵及内容”部分。

    所谓学术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是对存在事物按其规律科学化。图书馆有一套系统、专门的学问,对存在的知识信息载体(从甲骨文、纸媒体到网络媒体、世界三)按其自身规律(学科和文献形式)进行归类整理,便于存取利用,二是指从事科学研究。图书馆虽然不从事实验研究、工程研究,但从事文献研究,从事"世界三"的研究,其中既有事实数据等知识信息,又包括知识本身具备的逻辑思维,这种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延伸和扩展。图书馆的学术性主要体现在业务工作中:

    (1)文献资源搜集。先后称为“采访"“采购"“藏书建设“文献资源建设",不同称谓意义有差别。总的来说是通过文献选择,收集被记录的知识信息经过长期积累,构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知识信息系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搜集要有规划,与学校长远的教学科研规划相契合,满足教学科研的知识信息需求;规划需由教学科研部门认可,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保证;规划需由学科馆员(一人或若干人分工合作)征求各系教师意见并负责实施,其成果需要经受实践检验和评估。馆员要了解和研究本馆馆藏结构(规划)、学科文献(书、刊等),从而做出正确的订购决策,使订购的每份文献都能增强本馆知识信息系统功能,至少应保证本校关注的学科核心文献不被遗漏。当年与北大图书馆郭松年副馆长聊及西文图书采购,他说每个馆经费有限,至少要确保学校关注的学科核心著作搜集齐全,如理论经济学四大核心著作原来缺一种,最近刚补齐,言语中流露着欣慰和满足感。郭松年不是经济学家,但作为图书馆员,对一个(若干)学科的核心文献如数家珍,足见其学术素养和情怀。

    (2)分类编目。图书的分类编目是对其记录的知识信息进行梳理和编排,形成分类、主题、作者、书名目录、分类排架等,读者可以据此查寻所需要的文献。书籍内容有时不限于单一主题,而知识的关联呈现,立体网状,且往往不止一个类别,就需要做多个附加分类或标题。涉及知识的知识、学术的学术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文革早期偶尔遇到王重民、刘国钧两位老先生在北大图书馆作西文图书分类,我静立在刘先生身后,见他拿过一本书,扉页、书名页、前言、目录、书跋甚至几个章节的开头都看了,近半个小时还没有处理好一本书,他们严肃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联想我们有时三五分钟处理一本书的分类,感慨系之。同理,不同文献需要采取不同方法,切实发挥分类编目“书山开捷径,学海指南针”的作用。

    (3)藏书组织和阅览。高校一般均设置院(系)资料室,收藏主要来自图书馆,在图书馆总目录都有记录,是图书馆的分支机构,是向全院(系)师生开放的阅览室;图书馆会组织一些专题、学科、文献类型的阅览室,其专题学科范围比院(系)要宽,如文史、政法、理科等,也可能是综合阅览室,还有按文献形式划分的阅览室,或设立学科分馆。馆藏组织会受校园和馆舍空间的影响,但总目标是使相关知识信息更快、更方便地提供给需要的用户群体。馆藏组织不只是空间的隔离,更是知识信息与用户需求的结合。阅览是图书馆与用户接触的第一线,高水平的阅览室不能满足于查书、找资料等具体服务,还应提供学术研究咨询服务。

    (4)借还书。通常被当作借书、还书、上架的事务性工作,是一个被动的服务,本质上是通过书籍(文献)向读者传递知识信息的过程,是互动的过程。图书馆可以主动推荐,让读者选择优秀的读物,或系统地学习某些知识,通过借阅记录,图书馆可以分析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阅读趋势,通过提供各种书目进行阅读引导。梁启超先生从事图书馆工作时,就編过很多书目。回想自己上大学开始两三年,盲目读书,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劳而无功,耗费了不少宝贵时光,如有学科推荐目录或最低限度书目指引,定可获得较系统的知识。资讯发达引起的信息爆炸,重复、碎片化、低劣、虚假的信息会让学生迷惑,更需要给予指引。各种学科或专题书目(基本、推荐、核心、精选等)是很好的工具,图书馆各部门共同努力,包括邀请相关学科老师参加,一定可以完成这一具有学术性和教育性的工作。

    (5)文献研究咨询。原来被称为参考咨询,情报界或称为专题情报服务,名称变化反映了工作的深入。图书馆是书山、学海、智慧空间,其工作是层层深入,从文献到所记录的知识内容。文献研究咨询要超越馆内馆外、中文外文、线上线下、书刊论文等各种限制,按学科或专题全面搜集、整理、辨识、梳理知识信息,使之成为对教学科研有用的资源。咨询的回答有时很简单,只是一种文献的査找,一类文献或数据的出处,如科学数据、标准、专利等;有时可能涉及某专题文献査询,看起来很简单,上网搜索就可以了,实际数据库的选择、检索词和检索技巧的使用,其结果的准确率、完整度差别会很大,有时可能需要一个专题文献述评,多数应指导读者自己做,如涉及学校规划的大课题,图书馆甚至要主动配合做。图书馆应当有敏感性和主动性,就国家和学校重大问题积累资料,开展文献研究,形成对现状和趋势的综述,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文献研究和学科研究没有截然界限 ,如有的学科馆员既是某一学科的文献专家,又是该学科领域的研究专家。

   (6)用户教育。曾经有多种提法,如图书馆使用法、工具书使用法、文献课、信息素养教育等,后一种提法很宽泛,包括阅读技巧、文献浓缩提炼、比较鉴别、逻辑推理、组织创新利用等,所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是博引古今的认识论教育课程,也可以是润物无声、灵犀点,一张图表即可达意,方法多样,根据需要而行并可贯穿高校教学科研全过程。大学是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吸收知识为主到创新利用知识为主的时期,大学生有长期学习积累的知识基础,经过信息素养教育,具备吸收、组织、利用信息的意识和技能,能够利用文献即人类知识信息,再进行自己的实践和研究。

    (7)营造更浓的学术氛围。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学术的圣殿。图书馆应当创造条件,增加由学习进入发现、发明、创新的学术氛围。比如在馆内悬挂历代学术、科学伟人画像和简介,定期更新轮换,让莘萃学子仰望星空,顿生敬畏和效仿之心:在馆内设小的休息间,让不同学科、不同观点的师生,可以相邀交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图书馆的讲座天天爆满,请馆员讲,请老师讲,更有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让图书馆成为学校学术成果发布中心;举办专题、地区、时期、本校或某院(系)学术成果展,通过宣传、交流让图书馆成为学校学术成果展示中心;创办一个小刊报道书刊信息、学术动态,促进学术交流,让图书馆成为学校学术成果报道中心。

作者简介:肖自力(1938-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曾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1981年,参与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筹建和《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的制定,任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1984年,参与组织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经验交流会。1985-1988年,任《大学图书馆通讯》(后更名为《大学图书馆学报》)主编。1987年,参与组织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任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1988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科研项目“全国文献资源调査和布局研究”,同年调往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32351.html

上一篇:数据库使用绩效测度:中庸与中用
下一篇:关于图书馆科研的思考
收藏 IP: 49.88.242.*| 热度|

3 许培扬 宁利中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