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话题,科学网图谋博客中题名含“文献检索”有5篇,含“信息素养”有12篇,含“数字资源利用”有9篇,累计相关博文26篇。十余年间,有些题目是写了又写。正式发表的学术期刊中,有关文献更多。
当前许多高校常态化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开课率很低(甚至没有),图书馆方面以“数字资源利用系列讲座”形式取代。我作为参考咨询部负责人,经常需要或直接或间接参与填报一些统计数据。比如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需要填报信息素养教育教师人数、信息素养教育参加人次;专业评估时,相关院系有的要求提供信息素养教育讲座清单。有些需求是个性化的,比如近期遇到有院系,专业评估时要求提供具体某一专业的电子期刊目录。这实际是个难题,中文期刊相对好办,建议参照中国知网的期刊导航从中提取所需,可以较好地满足需求。如果想要“准确”,实际还要做进一步工作,还要看所在机构订购的其他电子期刊数据库(比如万方数据、超星期刊等),还需要“去重”才更完美。外文期刊就头大了,EBSCO数据库ASU、BSU有2万多种电子期刊,网站上并没有按学科组织,Elsevier ScienceDirect、Spinger电子期刊可以参考其学科分类获取进一步信息。当前,各种数据库有其独特的信息组织体系,学科分类各行其是。数据中的学科(或主题)分类、图书馆的图书分类(通常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教育部学科分类等是不同的,而且是在发展变化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规定,我国学科研院校(学位授予单位)的硕博研究生教育将学科/专业门类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和交叉学科共计十四个学科门类,新增设置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门类代码为14)、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设计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与工程、区域国别学、文物、密码。一级学科的调整每10年进行一次 。最新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目录(https://www.dxsbb.com/news/95141.html),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一级学科的下属学科,研究生专业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二级学科,不过有些大学研究生是按照一级学科招生。目前学科门类为14个,一级学科大约113个,二级学科约380个(不包含学校自设二级学科)。最新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目录的调整,个人认为尚未到位。作为学科馆员,可以为此类填报提供辅助,给出参考意见和建议,但不可以“越俎代庖”。具体到某个学科(或专业),实际上还有平行学科、交叉学科、上位学科、综合学科等问题。一般情况下是抓大放小,比如中文期刊抓住“核心期刊”就好,外文期刊抓住高水平或高影响力期刊就好,不需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还有一个实际情况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数据库中的信息是动态变化的,各自所在机构采购的学科专辑(及可访问年限)很可能是不同甚至大不同的。
关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有许多意见和建议。比如多年前,有领导提过数据库访问不要搞得那么复杂,建议一个账号访问所有数据库。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涉及的变量非常多。校园网宽带认证系统账号、VPN账号、图书证账号、部分数据库注册账号等等,各自的安全认证机制不一,时下通常都要求复杂密码,有的还需要输入花里胡哨的校验码。单单是这方面,我自身被折磨得够呛。时下的各种账号、密码,实在是太多了。不少数据库需要进一步注册个人账号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有的还可以借助机构账号注册的个人账号,实现校外远程访问认证)。时下,各个高校购买的数据库多寡不一,少的几个、几十个,多的数百个。其中有部分专业性较强的数据库,有较为专业的使用方法,使用权限亦是严格控制。有领导曾建议让我录制一套在线课程,挂在图书馆网站上,一劳永逸。一套课程解决问题根本行不通。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与服务,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面向的受众也是多种多样的。想着面面俱到,实际上意义甚微。可以这样类比,当前各高校录制了不少精品课程,但并没有哪门课程,一套在线课程就解决问题的。数据库商这些年也在想方设法改进服务,有些共性的内容制作成小视频,这是有益的。同时,需要随着产品与服务的更新及时更新,否则用户体验会很糟糕。
关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各校有各校的难。从2011年开始,我自身也曾调研过一些学校,与部分同行有不同程度的交流。做的好的,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个别馆员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我了解的一个例子是**工学院图书馆*老师,他多年坚持上文检课。他在他们馆的角色是办公室主任,本职工作工作量是相当大的,文检课只能算是兼职。我首次开公选课(2011-2012年度第2学期),是我们学校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作为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课,那次是130人选了。之后,零零星星的个别院系自己开课,图书馆没有承担文献检索教学任务。倒是近几年,又有需求提出。但学校严格限制要取得教师资格证才可以,图书馆人(能上文检课)的均没有。我曾怀疑是我自身把这门课开丢了,后来想想其实不全赖我,我起不了这么大的作用。回想我当时那次公选课,自身算是挺努力的,但可能也是坏在太用心了。当时,好多公选课轻松得很,比如有的是播放影视片,学生哈哈一乐,学分到手。文检课相对枯燥多了。当时七七八八的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坐一块,这课也确实不好上,我自个也缺乏信心。2021年,有关方面私底下咨询我,是不是可以面向全国高校信息素养课教师讲一讲教学方法与体会,我没敢答应。受到诸多制约,我自个只上过一个学期的公选课(通识教育选修课),自此之后,这门课连续几年都未达到开课人数,后来彻底停开。 虽然之后这么多年尽己所能围绕信息素养教育积极开展实践与探索,特别是2015年之后,年年组织策划数字资源利用系列讲座,且自身年年主讲其中若干场次,但我对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满意,一直在边干边学,积极进取,期待下一次做得更好。
关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时下有不少可以公开获取的优质课程,也有专门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数据库(商业数据库)。有理由做得更好,但相关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得跟上,而且得协调并进。据DRAA统计结果,Elsevier ScienceDirect数据库,2021年351家用户(采购数据库的机构总数,全文下载成本:平均2.76元;最高1684.03元;最低0.58元;中位数6.32元。有些高校在文献资源投入方面是“大方”的,但在人力资源投入方面是“抠门”的,太“抠门”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延伸阅读: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数据库(https://suyang.zxhnzq.com/)
信息时代,需要信息素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更有效率,可以为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数据库,课程涵盖了概念理论篇、检索技术篇、信息资源篇、检索系统篇、知识管理篇、学术资源篇、学术写作篇、科研工具篇、应用场景篇九大模块的数百节培训课程,以微视频的方式,通过2-5分钟讲述一个知识点,视频简短,但是干货满满,便于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可以视为高校《文献检索》或《信息检索》课程的升级版,跳出传统文检课的框架,重新定义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和逻辑;本数据库采用全案例教学,注重探究,将知识点嵌入到具体的案例中,在案例设计的过程中强化探究性,同时每个课程后面有相关的课后练习题,从而实现边学边练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