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81年入校的学生,我有幸亲眼目睹了77、78级学长们的勤奋与刻苦,他们身上普遍具有的那种不屈服于逆境困境的精神,让我由衷地钦佩。在以后的求学与格物生涯中,但凡接触到的这两级的学长和同事,都在不断地加深着我的这种印象——他们的确是大浪淘沙历练出来的一代人。看了本周几位77级老师写的回忆文章,才知道最近到了他们毕业三十周年的纪念日。
这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然而在中国却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83年的时候,诗人徐敬亚发表了一篇轰动一时的评朦胧诗的长文——“崛起的诗群”,它的结束语是这样的:
今天,正握着笔的诗人们是光荣的、沉重的——后代人和未来的新艺术在多高的一层波浪中涌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今天人们的努力,取决于为他们建筑起一层多高的阶石。今天勇敢的碰壁,可能为明天那些怯于迈步探求的人以一点旋风般的勇气。
走下去!前面什么也没有,甚至没有脚印,没有道路。追求早已注定,开端已经降临。走,仿佛带着使命。
每一支笔和每一个夜晚,都不会是徒劳无益的,大地默默地收下他们的果实,并记住那响亮、上升般的名字——崛起的一代!
我不知道现在的人们看这样的文字,会不会觉得它过于矫情或是煽情。反正当年懵懂无知的小愚,着实被这样的文字感动了一回。
我一直以为,衡量一个社会和衡量一个人是一样的,财富远非唯一的标准。看一个社会是在上升还是沉沦,除了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还要看它的年轻人对未来抱有多大的希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改革开放的头十年是个令人怀念的年代。那时虽然在物质上极度贫瘠,然而人们满怀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如饥似渴地读书,真诚地思考和辩论,那的确是一个连乌云都被镶上了理想主义金边的纯真年代,而77、78级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精神代表。如今回头望去,他们已经化作了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群体,崛起在冰雪初融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里。
上周末和农友一起去植物园看兰花展,室外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室内绿意融融春光明媚。这多少有些像我们初踏进大学校门时的情形:那时国门初开,许许多多的禁锢尚在,但是料峭的春寒挡不住思想的先行者们。从操场跑道边晨读的身影,到晚自习教室通明的灯光,都在含蓄但坚定地告诉人们:春天要来了!
我把这组兰花的照片献给科学网上77级的老师们,作为对他们毕业三十周年的纪念,也略表一下我这个后来者对他们那代人的敬意。
春寒料峭
暗香幽幽
仙乐袅袅
清丽秀雅
轻灵飘逸
玲珑剔透
独托幽岩展素心
还借清风送芬芳
清露被皐兰,凝霜霑野草。
飘飖被青霓,婀娜佩紫纹。
孤高知胜鹤,清雅似闻琴。
结叶青川色,凝琼遍雪华。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艳彩凝还泛,清香绝复寻。
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2-7-6 0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