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意会知识”再理解:从“黑白玛丽”实验说起

已有 6176 次阅读 2014-7-12 08:43 |个人分类:简介及学术方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意会知识, 黑白玛丽

吕乃基

网友clp说起弗兰克*杰克逊黑白玛丽的思想实验。“玛丽先精通科学知识,后有关于色彩的体验。自觉告诉我,这一假设是有问题的。我的观点是:如果没有关于色彩的体验,是不可能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的。我的问题是:关于色彩的体验是否是隐性知识?如果是,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感谢clp的问题。博主对此知之甚少,经查,“黑白玛丽”实验是为批判“物理主义”所设计的思维实验。

 

物理主义者的2个基本原则:

原则1(本体论原则 Ontological Principle):世间一切皆物(everything is physical)。

原则2(知识论原则 Epistemological Principle):物理知识完备(physical knowledge is complete)。

黑白玛丽。大致内容如下:

设想某人(比如:玛丽)从一出生就被关在一间房子里,一切摆设和布置都是黑白色的。玛丽可以通过一台黑白电视机(或书本等)学习各种(广义)物理学知识,当然也包括各种关于颜色的光学和神经学知识。Jackson问:假使玛丽学会了全部的物理学知识后被释放出来,当看到真正的西红柿时,会有什么不同? Jackson认为,根据我们的直觉,一般会认为玛丽将获得某种全新的感受(sensation),这种全新感受使得(放出来后的)玛丽眼前一亮,感到惊讶:哦,原来真正的西红柿是这样子的!玛丽的这种反应似乎表明了,即使在黑白屋子里已经学会了全部的物理知识,(放出来前的)玛丽也无法事先解释当看到真正西红柿时的那种感受,正是这种感受让(放出来后的)玛丽感到惊讶不已。换言之,如果我们觉得上述想象的情景是可能的,那么似乎就表明了,物理知识并不是关于全部事实的知识,因为令(放出来后的)玛丽感到惊讶不已的情况(即看到真正西红柿时的全新感受)并不能获得这种知识(即物理知识)的刻画。如果是这样,就意味着原则2是错误的。因此,即便原则1是正确的,物理主义立场也是错误的(因为,按照我们开头所说,物理主义必须一并坚持原则1和原则2这两项基本原则,缺一不可)。

 

一开始,博主对clp网友的回答显然是草率了。现在想来,“黑白玛丽”的思想实验在某种意义上击中了物理主义的要害,那就是割裂知与行,割裂知识和知识的习得,割裂认识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在认识的感性阶段,知识(色彩)与主体、客体,以及当时的语境没有分离。这一阶段的知识是隐性知识(意会知识),同时也是抽象、提炼得到“非嵌入编码知识”(“物理知识”只是其中之一,参见非嵌入编码知识的特征什么是非嵌入编码知识)的必由之路。非嵌入编码知识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有必要指出,意会知识的价值不仅在学习阶段,而且贯穿从学习到理解的全过程。即使经过感性和理性阶段习得的知识,例如红色,在仅仅面对相关的符号时,为了全面的理解,依然要唤醒和联想到心中相关的意会知识;当红色处于各种复杂的背景中时,不仅可以辨认出红色,而且能建立起红色与其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而判断处于整体效果中的红色对主体(创作设计者与消费者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一切编码知识都要通过意会知识方可习得,一切编码知识都要经由意会知识方可理解并具有意义。

这样看来,意会知识可以区分为认识过程中理性阶段之前和之后两类。前者是世界1、2、3不分,例如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或列维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主要为传统和前传统社会所有;后者是分离后的世界3重新与世界1、2结合,从而变得生动和有意义,主要见于后现代社会。

所谓意会知识,就是三个世界纠缠在一起,分为前纠缠和后纠缠。

所谓意会知识,不仅在于三个世界的纠缠,而且,或许更为重要的是,由前纠缠到把知识抽象剥离出来的能力;以及在特定需求和某种语境下,结合原有的知识储备,选择并接受和理解陌生知识及其意义的能力。

 

世界不仅是世界1和世界3,而且还有世界2;知识不仅有非嵌入编码知识,也就是世界3,而且还有与世界1和世界2“前不断理还乱”的意会知识,以及剪断并理出头绪的能力,再放回到新的语境中体会其对主体价值的能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811024.html

上一篇:历史的维度
下一篇:“黑白玛丽”,李明,小和尚和女人
收藏 IP: 49.77.218.*| 热度|

6 武夷山 李宇斌 马雷 clp286 xqhuang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