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自然辩证法的焦虑与自信 精选

已有 9763 次阅读 2014-4-5 08:57 |个人分类:简介及学术方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自然辩证法, 焦虑, 自信

自然辩证法的焦虑与自信

吕乃基

   “自然辩证法的焦虑与自信”,意为自然辩证法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之“业”的焦虑与自信。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说的“焦虑”并非主流;自信,则有待确立。

一、自然辩证法的焦虑

在刚结束的2014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年会上,一些理事和代表表达了对于所从事的自然辩证法的某种焦虑心态。这种焦虑主要源自学科归属和社会归属。

学科归属指在国家学科名录上的所属,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或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归到一级学科“哲学”的名下,成为与“中西马”等并列的二级学科。二级,已经自降身段了;在哲学大类下的各个二级学科中,中西马等其他二级学科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有深厚的底蕴和社会浸润,马哲更是其中的正统;自然辩证法无论从学术、人员还是社会影响等方面都不能与之同日而语。在中西马等老牌二级学科看来,科学技术“哲学”,那些源于科学技术的名词,大伙都看得懂的大白话式样的论述,称得上是哲学吗?从业30余年,什么样的书是哲学书?博主的体会是,翻开一本书,每一个字都认得,合起来不知所云。什么样的人是哲学家?我的一个朋友是这么理解的:往前看,一直往前看,最终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在被称为“哲学”的一级学科中,在高校中隶属于哲学系或哲学学院的自然辩证法基本上处于边缘地带。在中西马等哲学中传统二级学科的强势之下,自然辩证法中的各分支和各路人马自觉不自觉地纷纷引入种种常人难以理解的词汇,译介西方后现代的种种流派。在本届年会上,仅有的三个大会学术报告,分别是科学哲学、实践哲学,以及过程哲学,可谓哲学味十足,不次于随便哪一个传统二级学科。略感遗憾的是,这些内容虽不能说不是自然辩证法,总感到少了自然辩证法自身的“味道”;虽也述及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总感到少了中国特色和自己的原创。

社会归属,顾名思义,或许与自然辩证法一样,也是“大口袋”。对于自然辩证法从业者——大部分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当是课程和人员归属,直接关系到这些“业内人士”的饭碗。自从研究生开设“自然辩证法”作为政治必修课后,包括笔者在内的众多从业人员(未作统计,应有数万之众吧)也就有了铁饭碗。后来博士生也开设了“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铁饭碗越发熠熠生辉,俨然成了“银饭碗”。与此同时,自然辩证法有了自己的硕士点乃至博士点,不仅上政治课,而且有专业课,包括必修和选修课,培养具有共同“范式”的“共同体”;一时风光无限,盛况空前,甚至盖过中西马……,隐隐然有了金饭碗的“范儿”。然而好景不长。“自然辩证法”改为选修,课时大幅缩减;博士生的政治课更名,大幅减少其中的科技成分,除了在完整的一门课中登台亮相一两次外,基本上没自然辩证法从业人员什么事。硕士和博士生政治课让出来的大部分课时基本上由近年来纷纷组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接管。说来也是。想当年,那些工科高校的全部文科不就是唯一的“马克思主义教研室”吗?正是这样的一个教研室,后来孕育出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文科,这些活蹦乱跳不听管教的孩子们简直忘了自己的生身父母。现在回过头来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理所应当,名正言顺。还应了“否定之否定”一说。不同的是,眼下有了过去所没有的工作量的规定,不再如当年“马克思主义教研室”那么单纯,高校老师的收入与课时正相关,这些变化直接关系到高校老师的饭碗,直接关系到自然辩证法业内人士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上的生存需求,叫人如何不焦虑?一些业内人士为了生计而不计名分,从哲学系跳槽,站到马院的旗下。

社会归属还包括自然辩证法的研究生生源,以及毕业后的去处,大致相当于社会对自然辩证法这一“行业”的认可程度和接受方式。现在招收自然辩证法研究生的高校普遍反映,生源存在“三多三少”:文科生(尤其是“思政”)多理工科少。文科生不是不能读自然辩证法,但是理工科过少对于自然辩证法具有致命影响;三本和五大生多二本一本少,或多或少会影响培养质量;以及女生多男生少,这里也就是一个适宜的比例问题。毕业生继续在“业内”从业者寡,或主动改行,或改教大学政治课。看来,社会之所以接受,大概就止于一纸文凭,说的更确切些,在于“洗文凭”,“洗”去原来的“思政”和“五大生”,换来一纸显得高深甚至眩晕的“哲学”硕士、博士证书。看来,这些自然辩证法从业者的自我定位,尚不如那些考研者心知肚明:途经,如此而已。

上述种种归属不明,令自然辩证法从业者不禁自问:“我是谁”?

博主愿在此声明:上述种种焦虑并非主流。因而将不回复针对这一点的评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782206.html

上一篇:编辑部,还是编辑部
下一篇:自然辩证法的焦虑与自信(二)
收藏 IP: 117.89.47.*| 热度|

28 徐传胜 刘立 武夷山 唐常杰 王号 刘旭霞 李宁 刘钢 张力 陈楷翰 姜春林 曹聪 李健 李伟钢 马雷 鲍博 孙启高 陈安 杨辉 褚昭明 王勇 田松 伍光良 徐明昆 鲍立峰 尹喜悦 biofans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