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断裂,传承与创新 精选

已有 4813 次阅读 2012-1-19 09:48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创新, 大学, 传承, 断裂, 校园文化

吕乃基

眼下,出于种种考虑,不少大学都在本部之外,通常在城郊结合部甚至郊区设立分部或新校区,于是就或多或少发生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等问题。

校园文化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学生和老师的生存状况紧密结合在一起。生存状况变了,那么同样的校园文化教育就会收到另外的效果。对于这些开设新校区的学校来说,学生的生存状况,老师的生存状况和搬家前完全不一样,那么用同样的校园文化教育就未必收到效果。

凡是搬家的学校在某种程度上至少造成了三方面的割裂:

其一,本部与新区怎么“分”?可以“纵切”,如(通常是)文科都搬过去,本部剩下的几乎都是理科工科,就是文科和理工科的割裂。本来理工文在一个校区甚至一个宿舍,每一个学生、老师都处于全面的浸润之中。分开了,如何弥补?那么“横切”呢?通常是低年级或本科生去新校区,高年级或研究生回本部。于是在低年级和高年级间也有一种割裂。

第二个割裂:社区跟学校的割裂。本部通常都在市区,或者说周边有相对成熟的社区,因而大学跟城市,社区紧密结合,新校区一般在很远的郊区,周围有什么呢?多半是田野和农舍。新校区学生的实习若与社区、城市有关的还要长途跋涉回本部所在的社区进行。

第三个割裂问题可能更严重,就是历史与现实的割裂。本部延续了几十甚至上百年历史文脉,沿袭了百年传统。新校区和这些还有关系吗?师生能否承继传统,以及校友能否认可迁移?固然,文化的传承者是人,但旧地重游,触景生情。特定语境的作用不可否认。

无疑,搬家对老师的影响更大,更为深远。校园文化不仅是学生的,而是老师的,老师的校园文化提高了然后才有学生的提高。

由上可见,搬家会对大学文脉的联系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过从另一方面说,也是一个机会和分岔,有可能发生断裂,也可能是一个创新的机会。要是能由此闯出一条道路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老区与新区之间,社区与大学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就可能闯出一条道路来,形成自己的典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530147.html

上一篇:体育是科学的近亲
下一篇:别了,春晚
收藏 IP: 114.221.178.*| 热度|

21 刘全慧 张玉秀 王涛 文双春 曹聪 张天翼 鲍海飞 刘广明 罗帆 李学宽 李侠 刘洋 吴飞鹏 杨秀海 孟津 贾伟 陈国文 逄焕东 zhangcz07 crossludo niming0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