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眼前一亮2:学问?学位?

已有 3745 次阅读 2011-1-31 09:27 |个人分类:科技|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office

 

 

吕乃基

在收到的论文中,有多位涉及不同领域的博士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同一个问题:如何看待计算机仿真?以下文字根据多篇论文摘录。

 

在近现代由于桥梁结构变得越发复杂,计算量的加大,考虑因素的增加使得数学模型越来越难以具体的表达实际的结构问题。因此,有限元理论的诞生和高速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桥梁结构的研究变得更为“容易”,这里所谓的“容易”我加了引号,我认为是变得容易计算,而变得更不容易理解。在这些数据里面掺杂了许多病态的数据,要对结果进行筛选才可以更好地为后面的研究提出可靠理论依据。

目前在土木工程研究领域出现的过分依赖软件分析的现象还是非常令人担心的。很多研究者认为计算机是知识、经验和思维的替代品,研究者似乎越来越愿意相信计算机使他们能对工程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根本不去想一想,如果没有计算机同样的工作需要哪些必要的知识、理论和经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相信,解决土木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就是怎样使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本身的专业知识,在结构工程研究领域,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当成能研究能力的证明,这作为一种观点正在像传染病一样到处蔓延,大量的结构工程研究者确实相信,他们仅仅简单地依靠计算机就可以“解决”工程研究问题了,而没有认识到高质量的研究只能是渊博的工程理论知识、大量的经验,以及艰辛的脑力劳动相结合的产物。毕竟分析软件作为一种计算机产品有其很多不足和局限性,比如分析模型参数的调整会因具体的研究项目而不同,分析方法的选择会因结构属于线性还是非线性分析而差异较大。

 

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时,同一个电路在不同的仿真模式进行仿真得到不同的结果,但却无法确定哪种仿真模式更准确。

本学科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应该包括三部分:一是要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idea;二是软件仿真验证想法的正确性;三是硬件实验验证结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比而言,电机与电器学科实验仪器设备非常多,电力系统学科则基本没有硬件实验平台,仅做软件仿真分析。于是,在电力系统学科,一些好的想法很难通过搭建硬件实验模型来进行具有说服力的验证,致使某种新理论可能存在错误而很难被发现,一旦别人引用这种理论,就有可能误导他们进一步的研究。在电机与电器学科,提出的新理论新模型可以通过硬件实验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能够很好地指导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脱离实验验证和实际应用,单纯搞理论知识创新现实吗,以没有经过实验(实践)验证的虚幻的东西为基础,再提出新的虚幻的东西,这种做学问是不是有些肤浅和不负责任呢?

 

显然,博士生们在这里提出了两个层次的问题。其一,涉及方法论和认识论,如何看待计算机仿真在科研中的作用,在科技哲学界有过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未有定论。其二,超越认识论层次,进入价值观领域。问题就显得越发严肃,乃至严重。一篇涉及这一话题的论文最后问道:

 

当代中国的学者到底是在做学问,还是在做学位?

   

    随着这个问题的提出,博士生超过老师,外行超过科技哲学的“业内人士”,并且确认了所谓知识的社会建构,揭示了知识的中国特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409294.html

上一篇:“眼前一亮”1—由实施强制性技术标准衍生的“产学研”利益链条
下一篇:社会中的“最小作用量定理”
收藏 IP: 117.89.76.*| 热度|

17 陈国文 刘庆丰 刘俊明 姜洪洲 黄晓磊 丛远新 陈安 侯成亚 武夷山 张志东 梁进 罗帆 闫宏秀 阎建民 王云才 侯振宇 zhangcz07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