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中西需求层次比较(2):非线性与线性

已有 2724 次阅读 2018-9-22 12:30 |个人分类:简介及学术方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西, 需求层次, 非线性


笔者声明:本系列只是事实和逻辑判断,不作价值判断。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上,无论是一开始的五层还是后来添加的七层,实际上只有最下面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在各民族以及自古至今都是一样的,由此往上哪怕只是一层即“归属需要”,在各民族之间就会有很大差别。例如中国古人隐居山林,与自然为伍,以此为归属,甚至由此而达到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视为人生的最高境界。社会在相当程度上设定了个体提升的层次,以及规范了个体提升的途径。印度人则以参透万物,与自己内心的同一而达致凤凰涅槃。

需要指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是对个人需求层次的逻辑分析。与个人相对应的是群体和人类,与逻辑相对应的是历史,合起来也就是人类需求层次的演变。

如前述,马斯洛需求层次只是对西方社会中个人本位之个人的需求层次的抽象。对于历史上人类需求层次的提升过程,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抽象提炼,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是其中之一。

粗线条来看,可以简单地区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可以细分为满足自然性的物质需求和社会性的物质需求,前者即生存之需,后者相应于所处的社会地位。维持生存需求的自然性物质需求,如空气、水、食物,相对稳定且有限,这也是为什么恩格尔系数可以衡量社会发展水平。

社会性物质需求则相应于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社会性物质需求与自然性物质需求水涨船高。在现代社会,手机、wifi,几乎属于生存需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精神需求更为复杂,从类型上可以区分为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从对象上可以区分为对自然界和对社会。

除了自然性物质需求外,其他的需求层次——社会性物质需求、各种精神需求,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如马斯洛需求层次那样线性上升的关系,而是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在中西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6IM7OET8O~Q@7U%EWM]WM0.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1136339.html

上一篇:层次2.由低层到高层的规律性变化(之一):阶梯与“维”
下一篇:中西需求层次比较(3):情感与认知
收藏 IP: 223.3.238.*| 热度|

3 武夷山 郑永军 伍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