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平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ngping2009 面对地震专家与您论道纹坪,置身围棋高手听我谈天说地。

博文

被失真的压缩信息?【漫谈地球物理】之八 精选

已有 6774 次阅读 2009-11-21 04:47 |个人分类:地球物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漫谈地球物理】, 被失真, 压缩信息

        首先,我用本文的题目“被失真的压缩信息”作为谜面,制成一个灯谜,谜底打一科学网博主姓名,同时表达我本人对于这位博主的敬意。我曾经用科学网上的好几位博主姓名及相关研究学科,作为谜底制过灯谜,但唯独这位博主相关灯谜的谜面没有被揭开,到最后我只好自揭谜面。这位博主最近的一些工作,好像便被或者有意或者无意地进行加工过后,而得到了一幅“被失真”的压缩信息,进而使得善良的人们“被产生”无尽的困惑与不解。是为前言!

        通过空间观测得到的数据信息,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地球物理的研究当中,例如目前“风头”正劲的InSAR技术。

        我们知道,目前飞过我们头顶上的卫星,无论军用的、民用的,或者军民两用的卫星,那是越来越多的。并且这些卫星,有事没事,都会这里那里的来上一张、波长自可见光至红外、甚至更长波长范围的、覆盖好几个特征波段的遥感图片。

        学过普通物理之光学部分的人们,都对光的干涉现象十分熟悉。一束光透过两条(或一排)相隔很近的细缝传播之后,落到不远处的一个“屏幕”上,便会产生非常美丽的干涉条纹;当然其原理的本质即是利用了光在通过这些不同细缝时,由于传播路径不同而产生的光程差,这些光程差导致相位差,从而产生光的干涉。

        利用光干涉类似的原理,对于某个确定的地球表面区域,科学家们首先收集这些卫星在不同时刻得到的相关遥感图片,然后将其叠加起来。如果正好碰巧遇到这前后两次时刻之间,刚好发生地面形变的情况,那么便可以同样看到,一张非常漂亮的遥感干涉图片了。在这里,我们姑且将之称作为InSAR图片吧。

        迄今,已有一些实例表明,InSAR技术可以比较有效地应用于矿山安全(图一)及城市地面沉降等方面的监测;另外一些研究表明,InSAR技术还可以用于非常真实地描述一个地震发生之后,震源及其附近地区的破坏程度(图二),只不过由于卫星图片的时间延迟效应,这一技术迄今尚未达到实际应用于政府组织震后之迅速救援的程度。

       甚至,假以时日,该项InSAR技术有可能应用于对于某些类型的陆地地震的预测,也不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如果这类地震具有比较明显的大范围震前地面形变、同时飞过我们头顶上的卫星需要足够程度的密集、并且地震学家们(有可能不是地震学家们)需要能够实时处理并得到全球主要地震敏感地区的InSAR干涉图像的话。

        我认为,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在得到这些InSAR干涉图像之前,需要我们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免得这些图像,最后不小心成为一些“被失真的压缩信息”,从而产生过多的对于某些类型陆上地震能够被潜在地预测成功的干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6819-272632.html

上一篇:清空好风待人间
下一篇:透过斑驳的科网
收藏 IP: .*| 热度|

9 杨学祥 张志东 吴飞鹏 钟炳 杨秀海 陈国文 苗元华 陈湘明 zdlh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