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晨光的科学和哲学研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cguang 兴趣:色觉, 哲学, 美学, 进化论,广义信息,投资组合

博文

又捡到一个大漏——我把确证和乌鸦悖论搞清楚了

已有 5000 次阅读 2019-11-19 08:37 |个人分类:信息的数学和哲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乌鸦悖论, 归纳, 确证, 证伪, 科学哲学

乌鸦悖论是1940s亨普尔发现的:

根据经典逻辑,推理1=“如果x是乌鸦,x一定是黑的”和推理2=“x不黑就一定不是乌鸦“等价。

一支白粉笔支持推理2,所以也支持推理1. 这叫PC即等价条件。

但是按常识或尼科德准则,黑乌鸦支持推理1,不黑的乌鸦否定推理1,其他事物,比如白粉笔和黑猫和推理1无关。我们简称这是NC即尼科德不相关。

EC和NC之间存在悖论。这个悖论是如此清晰而又难解。有人肯定EC而否定NC,比如亨普尔;有人否定EC而肯定NC,比如SchefflerGoodman。还有很多人部分否定其中一个或两个。参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aven_paradox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8C%E9%B8%A6%E6%82%96%E8%AE%BA/10128080?fr=aladdin

https://www.docin.com/p-1705445600.html

肯定和否定都要借助于确证度公式来说明。为此出现了许多确证度公式。 可以说确证研究和乌鸦悖论研究是平行的。

关于西方确证测度研究和我的发现,参看:

兼容Popper证伪思想的语义信息测度和确证度

这篇PPT(为方便用手机看,PPT改成PDF了)是我在复旦大学科学哲学系的一个讲座的讲稿。其中有些内容已经发表在Information上:https://www.mdpi.com/2078-2489/10/8/261 和会议文集中。

我推导出一个简单的确证度公式:确证度=(正例比例-反例比例)/分子最大者,在-1和1之间。它由可以分为两种:b*和c*; b*反应信道特性,和似然比(在0和无穷大之间)类似,比如反映医学检验手段有多好; c*反映概率预测特性,和置信水平(在0和1之间)类似, 比如反映根据阳性或阴性所做的有病的概率预测有多好。c*具有更简单形式:c*=(正例个数-反例个数)/分子较大者,或用分子相加代替分子较大者,它正好反映尼科德准则。按照这个公式, 

c*(乌鸦->黑的)=(黑乌鸦个数-不黑乌鸦个数)/分子较大者;

c*(非黑的->非乌鸦)=(非黑事物包括白粉笔的个数->不黑乌鸦个数)/分子较大者。

可见虽然两个推理反例个数相同,但是正例个数不同, 所以不等价,EC是错的。

EC错而NC对, 所以悖论不存在。

    虽然结论简单, 好像小学生也能发现,但是推导过程并不简单。不仅众多哲学家参与研究,现在搞统计学习的人也参与了——参看这两篇:

Greco, S., Pawlak, Z., S lowi′nski, R., Can bayesian confirmation measures be useful for rough set

 decision rule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ficial Intelligence, 17, 2004, 345–361.

Greco, S., S lowi′nski, R., Szcz¸ech, I., Measures of rule interestingness in various perspectives of confirmation, Inf. Sci., 346-347, 2016, 216–235, doi:10.1016/j. ins.2016.01.056.

其中Pawlak, Z 是大名鼎鼎的粗糙集理论创始人。Greco 可能是它的博士生。

他们的研究还在云里雾里,更没有得到反映尼科德准则的公式。

要知详情,还是看我的讲稿吧: http://www.survivor99.com/lcg/CM/FDreport.pdf     

看了我的讲稿再看其他文章,你就知道我是否真的捡到大漏了。

关于我的语义信息论、统计学习和哲学研究,更多文章见:

http://www.survivor99.com/lcg/CM/Recent.html

http://www.survivor99.com/ 

欢迎交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56-1206678.html

上一篇:[转载]王育民:读文小刚院士:“信息就是物质”有感
下一篇:澄清乌鸦悖论Graphical摘要
收藏 IP: 120.243.231.*| 热度|

4 王安良 邹晓辉 张学文 贺玖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6: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