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候鸟迁徙途中遇到的危险
Raptors Met the Big Danger in the Migration Way
四月,要讲一讲迁徙的故事,以及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鸟类。
至少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就知道了一些猛禽从西部绕过天山、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高地去南亚越冬。过去,在西天山山麓的楚科帕克山口,哈萨克斯坦(原苏联)的鸟类学家一直在监测候鸟的迁徙。在大量的工作基础上,对来自西伯利亚的鸟类活动的规律越来越清晰了。
但是,通过卫星跟踪一些猛禽迁徙,彻底颠覆和改变了以往的认识。它们的迁徙通道或者称之为“瓶颈”(Bottleneck)的地方,不是深陷的峡谷和河流一马平川,而是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高原上海拔最高、冰川最多、道路最险的地方,记录显示了三种猛禽和其他鸟类的迁徙之路。
2016年8月25日,一只幼年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在俄罗斯奥伦堡地区被戴上了跟踪器(Karyakin et al. 2019)。它开始向东迁徙。这只小雌雕在哈萨克斯坦北部飞行了5天,约1329公里,然后沿着额尔齐斯河继续飞。8月31日,它已经飞到了斋桑湖以南,在那里它进入到了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然后,在9月16日越过天山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并在9月20日在昆仑山前褶皱带停留。10月13日,这只小雌雕开始在高原上飞翔,显然也加入了其他候鸟的行列。它经过了昆仑山最狭窄的地方,在库尔利佐克峰以北(6802米)及喀喇昆仑河谷左侧的干燥山中度过,海拔5822米(位于K2 也就是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东南46公里)。在10月15日,这只小雌雕穿过了喀喇昆仑山最大的冰川区——古冰盖,然后飞上 6754米高山,经过两处山峰(7742 m)和K12(7428 m)山脉之间,飞入相对温暖的南亚地区。
后来,两只成年鱼鹰,学名鹗(Pandion haliaetus),一雌一雄,竟然也是按照这样的路线飞行(Karyakin et al. 2019)。它们分别于2019年9月14日和20日在俄罗斯被安装上了跟踪器,开始独自迁徙,相隔8天经过喀喇昆仑山的主冰区。之后离开群山,飞下克什米尔河谷,经过斯利那加到达越冬地。
有趣的是,不仅猛禽迁徙穿过喀喇昆仑山的主冰区(古冰盖),还有不同种类的鹤类和鸥类也这样飞。我们说这个区域是“瓶颈”(Bottleneck),就是因为大家都挤入一个最高的狭窄区域穿过,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得而知。
故事到这里,只讲了一半。另外一半是关于“黑洞”或“陷阱”的,附一些照片可能会清楚一些。我们上面提及的猛禽在返回途中遇到了麻烦,一只鹗在印度因为碰撞风电而亡。另外一只雌性鹗4月初飞回南疆时遇难。她是在一个鱼塘捕鱼时被挂在了渔网上,结果愤怒的渔民将其抛尸荒野(照片)。而草原雕和猎隼(Falco cherrug)的命运更苦,它们都是因为撞击高压线或铁塔而亡。当我们在石河子找到猎隼尸体时,其腹部已经被小动物掏了一个洞。前面提到的鹤类,命运也很惨,腿都碰断了还在天上飞(照片)。有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对所谓的清洁能源质疑,无论是人口超级大国印度还是中国,遮遮掩掩都没有用。
背负卫星跟踪器的猎隼(Falcon cherrug)在新疆石河子遇难,附近是约50米高度220kV输电铁塔
戴着金属脚环、背负卫星跟踪器的鹗(Usina)在南疆一个鱼池遇难
这是另外一只鹗在喀什附近遇难,也是鱼网所致
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落难地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殒命高大的铁塔下
上面提到鹤类的遭遇与猛禽一样,甚至更惨,腿断了还在飞,地点就在电网密布的乌鲁木齐郊外
一雌一雄两只鹗的迁徙路线(见 Igor Karyakin et al. 2019)
小结:持续至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在后疫情时代,有人开始分析所谓的人类活动“停摆”或者“暂停”(Anthropause)现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活动停滞,好像给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这一年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饥饿
面对人类的大封闭,许多动物都不知所措,特别是那些依赖人类垃圾生活的食腐动物,一些尸体被回收、掩埋或焚烧,环境干干净净。而且,人们进入了一个低消费时代,被困在家中,生产停滞,消费几乎接近零。这里分析被救助的数百个案例涉及到四种鹫类, 它们在最近一年里,因为饥饿占了一多半,与以往比较,它们所面临的困境出乎意料。全世界只有23种鹫类,中国至少有 8 种(新疆5种),是地球上鹫类分布最多的国家。其中,至少有四种秃鹫面临食物危机。
(2)碰撞
2020-2021年的隆冬,有一只草原雕(国家一级)在前往印度的途中,在阿拉尔停留。不巧的是,它在试图飞过沙漠公路的时候碰撞了一个巨大的铁塔,坠落在路边。无巧不成书,同期一只在北疆沙漠里游荡的猎隼(国家一级)在捕食过程中碰撞220KV高压线或铁塔,落入草丛。实际上,近三年,至少有49只灰鹤在乌鲁木齐市近郊因为碰撞220KV高压线死亡,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3)挂网
我们是通过卫星跟踪器“破案”的。在四月初,一只飞跃喀喇昆仑山冰川的鹗(鱼鹰),在到达喀什不久,就被渔网挂住了。无独有偶,除了猛禽,在我们环绕塔里木盆地做“鹤类同步调查”期间,在各地都遇见大量水禽被挂在渔网上,触目惊心(见一月博文照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48045-1269538.html)。
(4)电击
因为,疆内能源丰富,国家电网发展迅速,电网密布,近年电击而亡的案例屡见不鲜。一些猫头鹰被电击而烧焦,金雕(国家一级)屡遭厄运,这是与“双惠”“双赢”愿景完全对立的“双毁”“双亡”。过去,下毒和偷猎是造成鸟类伤亡的主要原因,现在倒过来了。因为,法律意识的提高,有意识的杀鸟案件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无意识的和非故意的“生产”设备扼杀。
参考文献:
Karyakin I.V., Babushkin M.V., Bartoszuk K., Horvath M., Sellis U. & Sein G. 2019. The New Bottleneck on Birds of Prey Autumn Migration Route through the Karakoram. Raptors Conservation, 39: 292-296.
马鸣 等. 2021. 灰鹤在迁徙途中撞击高压线伤亡分析与视觉盲区初探. 动物学杂志 (待发表)
李军伟,马鸣,孟凡娟,等. 2020. 灰鹤在天山木扎提河湿地越冬及行为观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36(5):573-579.
马鸣,Ilyashenko V. 2018. 卫星跟踪灰鹤翻越天山的迁徙路径. 中国鹤类通讯,22(2): 4-8.
马元珽. 2005. 减少风轮机与鸟类碰撞的新方法. 水利水电快报,26(3):30.
梅宇,马鸣,Dixon A,等. 2008. 中国西部电网电击猛禽致死事故调查. 动物学杂志, 43(4): 114-117.
王超,闫鲁,高洁,等. 2020. 陕西汉中朱鹮在输电线路铁塔上的营巢状况及保护建议. 动物学杂志,55(6):712-719.
王博驰,裴雯,色拥军, 等. 2021.卫星跟踪揭示撞击电线是黑颈鹤幼鸟越冬地死亡的主要原因. 动物学杂志, 56(2):161-170.
王述潮, 马鸣. 2019. 卫星跟踪猎隼失联案例分析. 动物学杂志,54(1):1-7.
Bevanger K., 1998. Biological and conservation aspects of bird mortality caused by electricity power lines: a review.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86: 67–76.
Drewitt AL & Langston R H W. 2008. Collision effects of wind-power generators and other obstacles on birds. Ann. NY Acad. Sci. 1134: 233–266.
Janss G F E., 2000. Avian mortality from power lines: a morphologic approach of a species-specific mortality.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95: 353–359.
Jenkins A R, Smallie J J & Diamond M. 2010. Avian collisions with power lines: a global review of causes and mitigation with a South African perspective. Bird Conserv. Int. 20: 263–278.
Loss S R,Will T,Marra P P. 2014. Refining estimates of bird collision and electrocution mortality at power lines in the United States. PLoS ONE, 9(7): e101565.
Ma Ming, Li J, Jiang K, et al. 2019. Accidental death of more than 40 common cranes near Urumqi. China Crane News, 23(1):32-35.
Martin G R. 2009. What is binocular vision for? A birds’ eye view. Journal of Vision, 9(11):14, 1–19.
Martin G R, Shaw J M. 2010. Bird collisions with power lines: Failing to see the way ahead?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43: 2695–2702.
Martin G R. 2011. Understanding bird collisions with man-made objects: a sensory ecology approach. Ibis, 153(2): 239 - 254.
Martin G R, Portugal S J & Murn C P. 2012. Visual fields, foraging and collision vulnerability in Gyps vultures Ibis. Ibis, 154: 626-631.
Martin G R. 2017. The Sensory Ecology of Bird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chaub M & Pradel R. 2004. Assess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sources of mortality from recoveries of marked animals. Ecology 85(4): 930–938.
Tucker V A. 2000. The deep fovea, sideways vision and spiral flight paths in rapto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3: 3745–3754.
White C R, Day N, Butler P J & Martin G R. 2007. Vision and foraging in cormorants: More like herons than hawks? PLoS One, 2, e63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