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以上症状,可能是身体缺乏蛋白质的信号 。
★ 蛋白质有多重要?
蛋白质不仅是构建人体组织的主要原料,而且对新陈代谢至关重要 。膳食蛋白质 及其代谢产物氨基酸 是人类的必需营养素 。
蛋白质提供能量,调节代谢;我们的皮肤、骨骼、毛发 都有它的参与;当然免疫系统 也少不了它。
★ 肠道菌群参与蛋白质代谢
肠道微生物群 介导蛋白质代谢 和宿主免疫反应 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肠 细菌能代谢部分 氨基酸,进而影响宿主整体氨基酸的代谢。大肠拥有更丰富 的菌群 和更长的蠕动时间。
一方面,进入大肠的氮营养素 会影响大肠菌群 的代谢和群落结构;另一方面,大肠菌群 也能广泛参与氮营养素的代谢与利用 ,生成许多代谢产物,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
因此,本文详细讨论蛋白质对人体的影响,肠道菌群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肠道微生物群代谢产物的影响,文末有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及相关食物补充说明 。
我们先来看一下蛋白质的消化分解过程。
蛋白质的消化分解
小肠上皮细胞消化膳食蛋白质 ,然后吸收 氨基酸和肽是一个高效的过程。高可消化的蛋白质可能部分逃脱小肠的消化,大量的含氮物质 可能从小肠转移 到大肠。未消化的蛋白质和多肽通过肠道微生物和残留的胰腺蛋白酶进行蛋白水解,产生大量的微生物代谢物。
胃肠道中的蛋白质分解代谢物
Zhao J, et al., Curr Protein Pept Sci. 2019
这些微生物代谢物中有些是中间产物,有些是最终产物。大量的最终产物主要是短链脂肪酸、氨、多胺、硫化氢、酚类和吲哚类化合物 。
这些细菌代谢物中的一些可以被运输到结肠细胞 ,并根据其在腔内的浓度对这些上皮细胞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一些细菌代谢产物被输送到门脉血 ,对肝脏和周围器官组织产生各种生理作用(这些代谢物在健康中发挥的作用详见本文后面章节)。
肠道微生物群在膳食蛋白质分解代谢中作用
宿主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分布和活性有很大影响。膳食蛋白质或氨基酸调节可作为调节发酵细菌 的一种方法。
在研究不同动物蛋白质来源(牛肉、鸡肉和鱼类)对人类粪便微生物群的影响的研究中,与牛肉蛋白孵育2天后,产气荚膜梭菌 的数量显著增加 ,双歧杆菌 的数量显著减少 。
微生物分泌的酶直接降解分解蛋白
肠道微生物群在促进氨基酸调节 以及氨基酸消化和吸收过程 中的分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的转换主要发生在肠道中,结肠细菌 降解内源性或外源性蛋白质的效率较高 。
拟杆菌属 (Bacteroides)、梭状芽胞杆菌属 (Clostridium)、丙酸杆菌属 (Propionibacterium)、梭杆菌属 (Fusobacterium)、乳酸杆菌属 (Lactobacillus)和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在蛋白质水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粪便微生物群与结肠微生物群具有不同的蛋白水解活性 。粪便微生物的活性 仅在球状蛋白质 的蛋白质水解方面较高 。
发酵过程中,复杂蛋白质首先被各种细菌肽酶、蛋白酶和内肽酶 切割,释放出游离氨基酸和短肽。氨基酸和短肽然后进行发酵。蛋白质发酵产生支链脂肪酸(2-甲基丁酸酯、异丁酸酯、异戊酸酯)、有机酸、气体(H2和CO2)以及微量酚、胺、吲哚和氨。
Yadav M, et al., Arch Microbiol. 2018
肠道微生物参与氨基酸代谢
一些菌群可能在肠道中的氨基酸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梭杆菌属、拟杆菌属和韦荣球菌,Megasphaera elsdenii, Selenomonas ruminantium.
肠道内的梭菌属 细菌(赖氨酸或脯氨酸利用的基础细菌)是氨基酸发酵 的关键驱动因素,而消化链球菌属 细菌是谷氨酸或色氨酸利用 的关键驱动因素。
其他例如瘤胃细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 Megasphaera elsdenii, Prevotella ruminicola, Misuokella multiacidas, 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 Streptococcus bovis等含有极为活跃的二肽基肽酶和二肽酶。
微生物从头合成氨基酸
肠道微生物群 在产生氨基酸 方面也起着关键 作用,这包括从头生物合成 。
例如,一些体外研究项目表明,瘤胃细菌种类,如Streptococcus bovis,Selenomonas ruminantium, Prevotella bryantii,在生理肽浓度存在的情况下参与氨基酸的从头合成 。
Lin R, et al., Amino Acids. 2017
体内研究还表明,微生物衍生的赖氨酸 (一种必需氨基酸)被吸收并并入宿主蛋白质 。在无菌和常规化大鼠体内,将15NH4CL中的15N并入赖氨酸的比较表明,检测到的所有15N赖氨酸均来自微生物来源。在后续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确定约75%的微生物15N标记的赖氨酸被小肠吸收 。
此外,其他体内研究项目表明,微生物衍生的赖氨酸被吸收并整合到宿主蛋白质中。与动物研究相一致,六名健康男性的样本以15NH4Cl的形式口服15N与标记肠道微生物来源的微生物蛋白和苏氨酸有关 ,这些微生物来源存在于活体门静脉血流 中。
对18岁以上的人样本进行了检查,这些人被提供了氮充足的饮食 ,并发现微生物衍生的赖氨酸和苏氨酸 对游离血浆 赖氨酸和苏氨酸库有显著贡献。
此外,Gill等人报告说,大肠中微生物群的富集是通过与必需氨基酸(EAA)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进行的,该生物合成基于人血浆池产生的前体。
蛋白质或氨基酸摄入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膳食蛋白质是均衡饮食 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无法合成多种氨基酸,因此这些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 获取以维持健康。胃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功能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膳食蛋白质的变化。
进入结肠的蛋白质量和尿液中检测到的发酵代谢物量取决于蛋白质的消化率 ,蛋白质消化由蛋白质水平 和来源 的共同作用 决定。
当进展到结肠的远端部分 时,碳水化合物被消耗,pH值增加,蛋白质发酵 变得更加有效 。在消化过程中,蛋白质摄入量 的增加 总是与消化率 的相对降低 有关,通常会导致更多可发酵的大量营养物质进入结肠。
不同形式蛋白对肠道微生物群影响不同
蛋白质来源主要来自植物 或动物 来源,每种类型都具有独特的消化率 和不同的降解模式 ,具体取决于所涉及的微生物 。结肠中的细菌属参与蛋白质代谢,主要包括可能致病的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和梭菌属 。抑制 这些潜在病原体通常与通过减少肠毒素 和有害 微生物代谢物 的释放来恢复微生态系统平衡有关。
考虑到蛋白质来源在消化中的作用,动物来源 的蛋白质,如乳品和动物蛋白的消化率 普遍高于 植物蛋白 。然而,酪蛋白的热分解显著降低了蛋白质的消化率,增加了蛋白质的发酵程度。下面就详细来看蛋白质来源如何调节肠道微生物群。
植物蛋白
与动物蛋白相比,植物蛋白通常具有较低 的蛋白质消化率 ,因为植物细胞壁不能消化 。大豆和花生蛋白都在调节肠道有益细菌组成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添加20%花生 蛋白的饲粮改变了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了双歧杆菌,降低了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 的数量。增加的双歧杆菌有助于产生 更多的微生物代谢物, 包括乙酸和乳酸,导致肠道pH值降低 ,抑制有毒代谢物 ,如胺和苯并吡咯。
大豆 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它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增加了埃希氏杆菌属和丙酸杆菌 。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埃希氏杆菌属 与志贺菌的同源性最高,两者都能在不损害肠道黏膜的情况下调节盐和水的代谢 。但大豆中含有的抗营养因子会对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限制了其在非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植物蛋白被用于动物饲料行业,因为它的价格普遍低于动物蛋白,并且在食品安全方面具有一些优势。
动物蛋白
与植物蛋白相比,动物蛋白对于牲畜来说是高度易消化的 。酪蛋白、脱脂奶粉和鱼粉 通常用作猪的饲料,它们可以被消化成丰富的蛋白质底物 并在到达大肠之前被吸收 。这些动物蛋白的代谢特性有利于宿主健康,特别是,对环境应激导致仔猪断奶后腹泻 的预防 作用及一些植物蛋白中的抗营养因子。
酪蛋白 可以被 近端肠道中的宿主酶消化 ,从而减少大肠中细菌的降解。具体而言,酪蛋白可以增加乳杆菌和双歧杆菌 ,并减少 粪便中葡萄球菌、大肠菌群和链球菌的数量。此外,酪蛋白可以调节 直肠真杆菌和Marvinbryantia formatexigens的减少。
补充脱脂干牛奶 可以增加 总厌氧菌和需氧菌 ,而膳食鱼粉 可以减少需氧菌 ,包括大肠菌群,并增加厌氧菌 的数量,如乳酸杆菌属。
此外,动物蛋白的特点是 短链脂肪酸减少 ,肠道 pH 值和氨浓度增加 。
显然,蛋白质来源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并不一致,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不同蛋白质类型对蛋白质消化率和代谢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影响。
蛋白质摄入量与肠道菌群
膳食蛋白质的浓度是影响蛋白质发酵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主要因素。
更高的水平和未消化的蛋白质会导致致病微生物的增加,从而增加代谢疾病的风险。
Zhao J, et al., Curr Protein Pept Sci. 2019
未被小肠吸收的残留含氮化合物将被转移到远端肠道,并被该位置微生物代谢。微生物代谢物的数量和种类均受膳食蛋白质摄入量的影响 。
有些微生物代谢物是有毒的,例如硫化氢、氨和吲哚化合物,并可能对宿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有些代谢物是参与宿主各种生理过程的生物活性分子。
此外,由于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稳态破坏和有益菌的减少,高浓度 的蛋白质补充会导致潜在病原体数量增加 。膳食蛋白质改变的肠道微生物群,通过调节肠道屏障功能、肠道运动和免疫系统来影响宿主代谢。
结肠中过量蛋白质发酵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变化
未消化蛋白质的增加与蛋白质摄入水平高、蛋白质消化率相对降低和氨基酸组成不平衡有关。结肠中多余蛋白质的降解始于细菌蛋白酶和肽酶将蛋白质水解成较小的肽和氨基酸。这些含氮化合物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尤其是结肠。
稍低蛋白浓度有助于减少大肠杆菌,但蛋白浓度过低会增加潜在致病菌
相对低浓度的膳食蛋白质会减少致病菌增殖的底物量。例如,人类饮食中低浓度的蛋白质 导致粘膜表面的大肠杆菌群落减少 。在较低蛋白质 条件下肠道微生物的变化会产生毒性较小的含氮细菌代谢物 ,例如多胺。
然而,当饮食中蛋白质的浓度过低 而不能满足 宿主的基本需要时,就会增加潜在病原体的丰度 ,减少有益菌的数量。
具体来看一项关于蛋白浓度变化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断奶动物
蛋白水平适量:
当断奶动物 饲喂100-200g/kg的膳食蛋白质时,粪便中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数量会增加 ,这些蛋白质水平会导致肠道中乳酸杆菌的增加 以及大肠菌群和葡萄球菌 的减少 。
蛋白水平过高:
然而,当膳食蛋白质水平大于 200 g/kg 时,致病菌数量会增加 ,例如大肠菌群、链球菌和芽孢杆菌。
蛋白水平过低:
低浓度的膳食蛋白质会减少产丁酸菌 (这些菌群是抗癌和其他肠道疾病的抗炎剂),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saccharolytic(糖酵解菌)。
成年动物
成年动物中,在蛋白质水平的微小变化下,肠道微生物群相对稳健 。例如,当成年动物分别用 190 g/kg 和 150 g/kg 蛋白质喂养时,粪便样本中的细菌数量几乎没有差异 。
在成年动物中,只有当蛋白质水平发生重大变化时,才能观察到微生物群的变化。
低蛋白饮食还与低浓度的氨 、血浆尿素氮 和回肠食糜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 有关。肠道中的氨 不是来自宿主脲酶活性,而是来自蛋白水解和微生物活动 。因此,回肠食糜中低浓度的氨 可能表明蛋白质代谢降低 。
蛋白质发酵产物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大部分膳食蛋白质在小肠中消化,但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导致结肠输入量增加。结肠中多余蛋白质的降解 始于蛋白质被细菌蛋白酶和肽酶水解成更小的肽和AA ,这些蛋白酶和肽酶在中性至碱性pH下更为活跃 。这些残余蛋白质不仅提高了肠道pH值 ,而且还可供结肠微生物进一步代谢。
然而,碱性pH有利于病原体增殖 ,对肠道健康不利。此外,由于向肠道微生物群过量供应膳食蛋白质而导致的蛋白质发酵也被视为肠道疾病发展的一个因素。
虽然有报道称结肠蛋白输注过多会产生有害影响,仍有一些争议,但似乎较低量的蛋白到达远端肠道 可能会降低腹泻 的发生率,并抑制病原菌的增殖,特别是在应激情况下,如感染高压。
蛋白质的发酵通常与蛋白质发酵细菌以及潜在致病菌的生长有关。通过培养基分析,至少拟杆菌属和丙酸杆菌以及各种杆菌被鉴定为蛋白水解细菌,其中一些细菌的基因组中携带丝氨酸和其他蛋白酶的基因。
氨基酸为细菌提供代谢底物
饮食和内源性来源的蛋白质和氨基酸 对于肠道微生物群的生长和存活是必要。
蛋白质水解后,释放的肽和氨基酸 被宿主和胃肠道中的细菌用于各种代谢 活动,虽然一些细菌缺乏使用细胞外氨基酸的特定转运体。
胃肠道中许多细菌的理想氮源 是氨基酸和NH3 ,可能是因为它们缺乏必要的肽转运蛋白。然而,如瘤胃前置杆菌等细菌利用肽 作为氮的 唯一来源 。这些肽最初被输送到瘤胃前置杆菌的细胞中,然后直接使用或水解成FAAs。通常,肽、氨基酸和NH3可用于细菌细胞成分的生产或通过各种途径分解代谢。这些过程可能对身体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蛋白质摄入与肠道屏障
肠道是一个具有高度蛋白水解活性 的部位,主要由微生物群介导。这些蛋白水解代谢物以及肠道微生物(可通过蛋白质水平改变)通过调节紧密连接蛋白 和Zonulin 在调节肠粘膜屏障中发挥重要作用。
Ma N, et al., Curr Protein Pept Sci. 2017
肠道微生物通过调节紧密连接蛋白ZO-1和ZO-2的表达来影响肠道上皮屏障。研究表明,在高蛋白饮食(HPD)中增加双歧杆菌 可有效缓解 结肠上皮细胞膜屈曲,上调ZO-1表达,有利于紧密连接修复。
相反,低蛋白饮食(low-protein diet, LPD)或正常蛋白饲粮(normalprotein diet, NPD)通过降低肠上皮通透性 ,降低大肠杆菌水平,从而上调ZO-1的表达。抑制 大肠杆菌生长也可上调 ZO-2的表达,从而保护肠上皮细胞,修复上皮屏障 。
连蛋白Zonulin是唯一已知的细胞间紧密连接 的生理调节剂 ,可能是微生物群和紧密连接蛋白之间的一种可能的调节剂。
Zonulin可逆且快速地调节肠道通透性 ,其在遗传易感个体中的上调可能导致免疫介导的疾病。其释放将由细菌数量的变化 触发。
在上皮细胞中结合其受体后,该复合物导致紧密连接的开放并增加肠道通透性。
研究人员选择了4种细菌菌株作为兴奋剂,包括3种大肠杆菌菌株和1种沙门氏菌菌株,它们都是病原体,HPD增加。它们都释放了Zonulin并改变了细胞旁通透性。同时,观察到ZO-1从紧密连接复合物重新分布到细胞单层。
此外,不同的细菌会导致不同水平的Zonulin分泌 ,这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肠道屏障功能 ,反映微生物和肠道之间的急性调节。
氨基酸不均衡会诱发肠道问题
膳食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组成间接影响 肠道形态。此前有研究报道,低赖氨酸玉米蛋白会导致肠道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加深,提示肠道黏膜的损伤 是由于饲粮中氨基酸比例失衡 所致。
小肠上皮细胞可将氨基酸和其他营养物质吸收到血液和器官中,营养不良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干扰和影响可能导致肠道形态受损 。
断奶时观察到的腹泻可以通过低蛋白质水平和平衡氨基酸组成来缓解。然而,饮食中氨基酸的不平衡 可能损害 肠道形态,增加腹泻 风险。因此,饮食中氨基酸失衡会抑制蛋白质吸收,导致肠上皮增生。
注意蛋白过敏或不耐受诱发的肠道问题
大豆中的粗蛋白质相对较高,约为40%,主要由球蛋白组成,球蛋白由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组成。这些球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和热稳定性 。
大豆蛋白补充剂中抗原复合物 的形成,如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抗体,可能是刺激过敏反应和腹泻 的原因。大部分膳食蛋白质在消化后降解 为肽和氨基酸 。
然而,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其他分子 如一种抗营养因子,可以通过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 大豆中具有抗原活性的抗营养因子可刺激宿主的免疫应答。
免疫反应由具有IgE分泌的T淋巴细胞 介导,其对肠道形态具有负面 影响,导致绒毛损伤 和隐窝细胞增殖 。
此外,上皮细胞中消化酶活性的降低 可能与吸收功能失调 和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多样性减少 有关。
由于其抗原性,膳食大豆蛋白可能有利于病原体增殖 ,这些抗原也可能是对粪便微生物群一致性产生不利影响 的因素。
对大豆蛋白的超敏反应 可能导致对病原体过度生长 的更高 易感性 ,主要包括蛋白质代谢细菌以及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大豆蛋白和其他植物蛋白通常含有抗营养因子,包括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含量升高 ,可能增加 断奶仔猪腹泻 的发生率。
在大豆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毒素 ,如组胺、尸碱和腐胺 ,这些毒素会破坏肠壁 ,增加 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 。当病原体在管腔内定植时,可能发生肠道微生态失调 。
大豆蛋白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健康的蛋白质来源。大豆经加工处理后,抗原活性有所降低 ,抗营养因子显著降低 。Pepsin-hydrolysate conglycinin (PTC)是一种治疗后从球蛋白中提取的小肽,具有降低高血压、抗氧化和免疫刺激 等药理和生理活性。
伴大豆球蛋白是大豆贮藏蛋白 的组分之一,经消化和酶处理后以PTC的形式发挥作用。PTC可以抑制病理性大肠杆菌的生长,无时间依赖性,并且在 大肠杆菌E. coli O138激发后也被激活以预防疾病。
伴胰球蛋白-胃蛋白酶水解物 参与调节 肠道微生物群落平衡 和维持 肠道 完整性 。当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稳态受到干扰时,生物活性肽可在预防与肠道疾病相关的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PTC还通过产生胃蛋白酶介导的双歧杆菌生长刺激肽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 。然而,PTC对E. coli O138的抑制作用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
酪蛋白与肠道微生物群
酪蛋白具有特殊的氨基酸 组成,可以诱导 肠道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的转录水平。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也受到氨基酸平衡改变的影响。
CAT1
阳离子氨基酸转运蛋白(CAT1)参与赖氨酸和精氨酸的转运 。研究表明,对十二指肠和回肠中的CAT1没有显著影响。相反,与空肠中的膳食玉米醇溶蛋白相比,补充酪蛋白的CAT1表达水平更高。
因此,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酪蛋白可促进赖氨酸和精氨酸的积累 ,这与补充酪蛋白的赖氨酸含量高于 膳食玉米醇溶蛋白的报告一致。
肠道中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变化可能有助于 酪蛋白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CAT1的表达随着饮食中赖氨酸水平的增加而上调 。
EAAC1
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EAAC1)参与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转运 ,其作用类似于CAT1。EAAC1在十二指肠中的表达水平被膳食玉米醇溶蛋白下调,而在空肠和回肠中,补充酪蛋白的EAAC1表达水平高于 玉米醇溶蛋白或大豆蛋白。
PePT1
此外,肽转运蛋白1(PePT1)的表达也受到不同蛋白质来源的调控。与植物蛋白相比,膳食酪蛋白在所有肠段都有更高的PepT1表达。
因此,具有平衡氨基酸组成的膳食酪蛋白可以促进氨基酸和肽转运蛋白的表达 。这种表达可以加速 功能性氨基酸在肠道环境中的运输 。
赖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 在管腔中的浓度受不同蛋白质来源的不同处理的影响。这些变化可以影响 特定代谢物的衍生和转化途径 ,改变生理功能,改变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
氨基酸还通过合成细菌蛋白质 以及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对微生物组成起重要作用。
菌群发酵蛋白质主要副产物
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SCFA)是细菌在大肠内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成分为乙酸、丁酸和丙酸。短链脂肪酸的基质主要来自膳食纤维 和抗性淀粉 。
然而,未消化的蛋白质 也是短链脂肪酸产物的底物 。膳食蛋白质在大肠中释放的几种氨基酸是短链脂肪酸合成的前体。肠道微生物可以从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和天冬氨酸中产生乙酸盐。
谷氨酸和赖氨酸可以合成丁酸 ,丙氨酸和苏氨酸可以合成丙酸 。
短链脂肪酸产物的数量和形态 主要取决于 营养物质的底物可得性、肠道菌群组成和肠道传递时间 。短链脂肪酸是已知的氧化和使用作为燃料 的结肠上皮。
此外,SCFA可以靶向游离脂肪酸受体(FFAR)配体转运到结肠肠细胞,FFAR代谢感知的激活在调节肠道 脂肪沉积和营养物质吸收 中发挥重要作用。
短链脂肪酸与肠道血流相互作用,促进5-羟色胺的释放,这可能受到肠道-脑内分泌轴 的调节。这有助于增加肠道运动和离子转运,从而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和免疫防御 。
SCFA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在维持肠道完整性、葡萄糖稳态和食欲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为结肠细胞提供能量外,丁酸盐也是SLC5A8的底物。该蛋白编码基因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是一种表观遗传调节因子,在多种肿瘤中诱导细胞凋亡。丁酸可以通过上调宿主防御肽的表达 来刺激中性粒细胞群体,有利于破坏病原体,增强抗病能力。
氨
氨在大肠中以毫摩尔浓度存在。与远端结肠相比,近端结肠的特点是pH值低 ,碳水化合物含量高 。因此,从升结肠到降结肠,氨浓度升高 ,这与远端 结肠的蛋白质代谢率高于 近端 结肠是一致的。
大肠中的氨浓度主要是与氨基酸脱氨 和尿素水解 有关的微生物代谢物。肠道菌群可利用氨 ,氨可被上皮细胞吸收。尿素在肠道内的水解是通过细菌脲酶活性进行的。
虽然幽门螺杆菌的脲酶活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研究,但关于其他大肠微生物的脲酶活性的信息却很少。最近的一项研究报道,部分氨被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与l -谷氨酸缩合 ,使谷氨酰胺合成 。这是一种可能的机制,以控制氨细胞内浓度在结肠细胞。
硫化氢 (H2S)
硫化氢(H2S)是蛋氨酸、半胱氨酸 等含硫氨基酸发酵产生的一种微生物代谢物。H2S也来源于无机硫酸盐和亚硫酸盐添加剂的还原,以及肠道磺胺类物质的分解代谢。
肠道微生物能够通过脱硫酶 从半胱氨酸碳链中获得能量。甲硫氨酸可转化为α-酮丁酸酯、氨和甲硫醇。这些代谢物归因于一个特定的分类组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肠沙门氏菌、梭菌和产气肠杆菌 ,通常在大肠中发现。
肠杆菌、肠球菌、肠链球菌、梭杆菌和真细菌能够发酵含硫氨基酸。
多胺
多胺是由精氨酸、鸟氨酸和蛋氨酸 等氨基酸前体的结肠细胞产生的聚阳离子分子。从结肠癌中分离出来的结肠上皮具有高的多胺合成能力,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持续有丝分裂需要高的多胺。
肠道微生物可从 鸟氨酸、精氨酸、赖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等氨基酸前体产生 腐胺、胍胺、尸胺、酪胺和组胺等多种多胺 。
多胺参与细菌细胞的生长、增殖、分泌和运输活动 。大肠生态系统中能够产生多胺的大肠细菌有多种,包括拟杆菌属(Bacteroide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Veillonell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因此,肠道菌群组成 是影响 结肠多胺分布和分配 的因素之一。
苯酚和吲哚
结肠中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 等芳香族氨基酸可被特定的肠道微生物代谢为酚类和吲哚类化合物。
然而,芳香氨基酸的代谢与结肠微生物群的特定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没有充分的研究。一些代谢产物如酚和吲哚 ,被怀疑为共致癌物和结肠癌促进剂 。
已知发酵芳香氨基酸的厌氧菌包括大肠中的拟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和胃链球菌 。与结肠中的其他氨基酸相比,芳香氨基酸 在细菌中代谢 缓慢 。它们可以生产一系列的酚类和吲哚类化合物作为最终产品,如对甲酚、吲哚、酚和粪臭酚。
据报道,酪氨酸可产生苯酚和对甲酚 ,而苯乙酸和色氨酸 在人体浆发酵过程中分解为吲哚乙酸盐和吲哚 。
在一项研究中,远端结肠中的酚类化合物浓度增加 ,表明大肠远端区域的氨基酸代谢较高 。吲哚和酚类代谢物的浓度取决于 细菌产生率和结肠吸收率之间的平衡 。酚类化合物似乎大部分被结肠内容物吸收 。它们在从管腔转移到血液和肝脏 的过程中部分代谢,最后通过尿液 排出。
对无菌和常规小鼠血浆代谢物的对比分析表明,无菌小鼠的色氨酸和酪氨酸 水平至少增加了1.5倍 。涉及这些芳香族氨基酸的细菌代谢产物包括硫酸吲哚氧基、硫酸苯酯、硫酸对甲酚和苯丙酰甘氨酸,仅在常规小鼠中发现。
关于酚类和吲哚类化合物对结肠上皮细胞的影响知之甚少。体外实验表明,苯酚会降低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需要注意的是,当苯酚浓度高于1.25 mM时,它会损害结肠上皮细胞。
如果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者肠道里消化蛋白质的菌群构成不理想,那么蛋白质发酵发生的胺,硫化氢,苯酚等肠道毒素过量积累,会诱发肠道炎症,便秘,腹胀等问题,因此正确摄入适量优质蛋白对于维持肠道菌群和身体健康很重要。
蛋白质摄入要因人而异
实际上,我们摄入的一些蛋白质可以转化为葡萄糖,特别是当蛋白质的消化速度快且人体糖原储存量低时,有些蛋白质可以被微生物群发酵,特别是当蛋白质的消化速度慢时。
每个人 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各不相同 ,比如经常运动人群和久坐人群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不一样,孕妇、老人、儿童、肥胖等群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求。当然,每个人的不同状态 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也都不同 ,比如爬山的一天,和在家刷剧的一天,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们说最佳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取决于你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目标、身体活动水平。
素食主义者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因为植物 蛋白 在生物利用度上通常不如 动物蛋白 。植物蛋白消化率为 60-80%,而动物蛋白消化率超过90%.
注意植物蛋白的较难消化吸收
因为植物含有抑制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的抗营养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盐和单宁 。虽然烧熟后确实降低了抗营养物质的浓度,但并不能完全消除它们。
另外,植物性蛋白质也含有限制性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必须氨基酸但数量太少 ,以至于不够 蛋白质的合成所需。
注:限制性氨基酸是指食物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比如说一种食物里特别缺少某一种氨基酸,即使其它的氨基酸含量很高,因为这个氨基酸导致它的各个氨基酸比例不平衡。人体对这种食物的吸收依然不理想,这种氨基酸就叫限制性氨基酸。
结合不同的植物性蛋白质可以帮助弥补它们各自的不足。
摄入蛋白注意其氨基酸构成
比如说,赖氨酸 是最常见的限制性氨基酸,特别是在谷类中,如小麦和水稻 。坚果 往往也含有赖氨酸作为限制性氨基酸。另一方面,豆类 含有足够的赖氨酸,可以弥补,但缺乏硫氨基酸 ,如蛋氨酸和半胱氨酸。
蛋白质能否被人体吸收利用,还应该考虑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
因此,了解一下评估蛋白质的另一个标准:氨基酸的组成。
氨基酸组成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身体可以合成其中一些氨基酸,而另一些则不能。
需要但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的九种氨基酸被称为必需氨基酸(EAA)。
氨基酸:成人的需求和不同食物的含量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otein and Amino Acid Requirements in Human Nutrition
人群范围蛋白质摄入量如何?
使用谷禾检测人群,基于肠道菌群分析营养膳食摄入构成,图中给出了蛋白质占总能量摄入的占比,正常比例在10~20%范围。可以看出0~3岁蛋白质占比较高,3~15岁蛋白质占比较低,80~100岁比例又进一步下降。
<谷禾健康肠道菌群检测数据库>
结 语
蛋白质代谢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膳食蛋白质在小肠中被蛋白酶和众多肽酶代谢,膳食蛋白质释放的氨基酸可用于肠道微生物合成蛋白质。这反过来又促进了饮食、微生物群和宿主之间的氮循环和利用。
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代谢能力,依靠我们摄入的营养物质繁殖生存,其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在蛋白质水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肠道菌群检测评估的蛋白质摄入水平显示不同人蛋白质摄入及营养占比差异很大,过高或者过低均伴随肠道菌群问题,包括过低导致潜在病原体数量增加,有益菌减少,同时导致部分氨基酸缺乏,过高又导致例如大肠菌群、链球菌和芽孢杆菌增殖,蛋白质发酵产生的副产物如,腐胺,苯酚,硫化氢等增诱发便秘,腹痛等健康问题。
除了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同的蛋白形式,如植物蛋白,乳蛋白、动物蛋白以及蛋白质与其他营养摄入的相对比例构成,如膳食纤维、抗性淀粉、脂肪、微量元素等的比例都会影响肠道菌群进而反过来影响其消化降解,改变氨基酸的合成和代谢,最终影响宿主营养代谢健康。
总之,我们提倡膳食平衡,没有特殊情况不建议盲目补充蛋白粉等,建议从膳食结构调整保证营养均衡,从而使各种营养都能达到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的生理需要量,这同时要关注肠道菌群状况,因为他们是相辅相生。
常见食物中氨基酸含量见附录。
附录
供人类食用的植物性食品中总氨基酸的含量(肽结合氨基酸加上游离氨基酸) mg/g
Amino Acids in Nutrition and Health, 2021
人类动物性食品中总氨基酸的含量(肽结合氨基酸加上游离氨基酸)mg/g
Amino Acids in Nutrition and Health, 2021
主要参考文献:
Abdallah A, Elemba E, Zhong Q, Sun Z. Gastrointestinal Interaction between Dietary Amino Acids and Gut Microbiota: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Host Nutrition. Curr Protein Pept Sci. 2020;21(8):785-798.
doi: 10.2174/1389203721666200212095503. PMID: 32048965.
Ma N, Tian Y, Wu Y, Ma X. Contribution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etary Protein and Gut Microbiota to Intestinal Health. Curr Protein Pept Sci. 2017;18(8):795-808.
Yadav M, Verma MK, Chauhan NS. A review of metabolic potential of human gut microbiome in human nutrition. Arch Microbiol. 2018 Mar;200(2):203-217. doi: 10.1007/s00203-017-1459-x. Epub 2017 Nov 29. PMID: 29188341.
Zhao J, Zhang X, Liu H, Brown MA, Qiao S. Dietary Protein and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Curr Protein Pept Sci. 2019;20(2):145-154.
Lin R, Liu W, Piao M, Zhu H. A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amino acid metabolism. Amino Acids. 2017 Dec;49(12):2083-2090. doi: 10.1007/s00726-017-2493-3. Epub 2017 Sep 20. PMID: 28932911.
本文转自:谷禾健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牛耀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40048-1318323.html
上一篇:
[转载]运动如何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如何正确运动 下一篇:
[转载]肠道重要菌属——Akkermansia Muciniphila,它如何保护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