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雨时”到“历时”再到“概率”
张学文,20160609
今天高建国博主对我博客中介绍的林之光教授提出的雨时概念,赞扬为“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新概念”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979161.html 。现在我就继续推进一些:
1. 从雨时到其他气象状态的维持时间:雨时表达了“降水”现象或者说“下雨”现象的维持时间。顺此我们自然可以定义“雹时”,即当地每年出现冰雹现象总共有多少小时等等。老实地说气象专家估计对此心中无数。所以“雹时”也值得分析!显然大暴雨的维持时间、能见度低于500米(飞机不敢起飞)的维持时间等等都值得气象部门统计出来的。于是我们可以列出如下的表:(一年是8766小时,把这个小时数值用8766除就等于本现象的出现概率)
| 历时 | 含义 | 意义提示 |
1 | 雨时 | 当地年平均下雨现象总共出现了多少小时 | 雨时值高不宜组织大型露天活动 |
2 | 大雨历时 | 当地年平均下大雨现象总共出现了多少小时 | 这个值高,那么飞机场在一年中关闭的时间就长了 |
3 | 冰雹历时 | 当地年平均下冰雹现象总共出现了多少小时 | 这个值高,那么飞机场在一年中关闭的时间就长了 |
4 | 严重雾霾的历时(能见度低于500米) | 当地年平均严重雾霾现象总共出现了多少小时 | 涉及机场关闭时间 |
5 | 当地年平均的温度高于30度的小时数 | 当地年平均的“温度高于30度的小时数” | 空调市场的大小 |
6 | 年平均的温度低于5度的小时数 | 当地年平均的“温度低于5度的小时数” | 采暖费的大小 |
显然类似的气象变量特征值还有很多。从平均每年出现多少小时的角度统计的问题并不是气候学都意识到的。
2. 把雨时中的“时”字改为“历时”:从上面的6个例子中我们也附带看到所谓雨时,其"时"字改为"历时"是比较合适的。这也应了陈昌春先前问我:林之光的雨时是否有英文的对应词问题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979161.html 。我的一种认识是英文里的duration 一词可以体现了类似的含义(维持阶段)。所以统一称为历时,如降水历时、暴雨历时、高温历时、雾霾历时…这样的提法都是妥当的,而在英文大体以duration表示。
3. 气象学是否一直忽略了关于历时的统计与概率的分析?:气象学曾经做了很多气象变量的统计。如月平均温度、月降水量、等等。气象学是否一直忽略了林之光的雨时所对应的概率呢?我初步的认识是气象学确实忽略了这个含义下的概率。林之光的雨时概念启发了我们。
这么分析“雨时”“历时”和“概率”的关系,气候专家是否认同,您是否认同?欢迎大家讨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15: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