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些系统内此消彼长的熵(1)
张学文,
提要:有的物质系统从不同的视角应当承认存在着两种熵(熵)。当该系统变化时,它们会出现此消彼长的互补现象。这类似不同形态的能量的转化现象。
(一)此消彼长的物理量
当用氢气和氧气化合成为水时,我们知道原有的氢气、氧气的质量减少了,而与此同时,水的质量却增加了。正是在大量的化学变化中的物质质量的自发的此消彼长现象最终引导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一块石头从高处掉下来,石头最初具有的位能,先是变成了动能,最后碰到地面又变成了热能。这个自然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形态的能量的此消彼长以致使我们发现其合计值是不变化的(能量守恒)。
熵,也是物质系统具有的物理量。某系统内不同形态(氢气,氧气,水)的物质质量以及不同形态的能量(位能、动能、热能)的此消彼长现象提示我们:一个系统内是否存在不同状态的熵(复杂程度),而它们也有此消彼长的现象?甚至不同形态的熵的合计值也守恒?
这是个吸引人的题目。它过去在熵仅只是热力学熵和它的总量总是增加的观念下被掩盖了。我们现在要刻意分析客观事物内的这个熵(复杂程度)的此消彼长现象。
本人关于这个问题的最早文字见于1986年的“物理场的熵及其自发增加现象”一文(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9865)中。那里指出温度不同的一个圆盘上当温度变成相同值时,其热力学熵固然增加了,但是原先存在的物理场的熵却减少为零了。即一个系统内出现了不同含义的熵的此消彼长现象。
为了便于一般化的讨论,下面先提供一种计算熵的思路,这个思路在结果上与当前信息熵的流行计算方法是一致的(差N倍,N是系统内个体的总数量,但是不影响定性认识)。但是这里借助于个体-标志值-广义集合概念比较容易看到一个系统内的不同的熵(复杂程度)的存在。关于个体-标志值-广义集合-复杂程度(熵)概念,除了《组成论》的介绍外,也可以参考系列博客文章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861
(二)关于熵的一种计算公式和背景
1. 关于熵的定义,150多年来已经从热力学领域延伸到非热力学领域。其应用领域的一再扩展说明这个概念的基础性和普遍适用性。把握熵概念的本质,揭露和准确理解有关熵的变化规律,对于哲学、科学以致技术都具有重要意义。
2. 鉴于信息熵概念提出以后,如何统一理解客观事物中的热力学熵和联系着抽样实验的信息熵存在着认识上的困难。《组成论》(200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提出了复杂程度概念。并且宣称过去的各种熵都是复杂程度的特例。这为统一考虑不同类似的熵提供了方便和依据。这类似19世纪热功当量(热量与功的换算系数)的提出为能量不灭定律的发现做了技术与概念准备。
3. 作者对复杂程度的定义是建立在广义集合这个基础概念上的。所谓的广义集合,先是确认某系统内存在着N个彼此独立的同类个体(如若干同类分子、若干同班学生、若干恒星…),然后明确就某标准属性x(如原子的运动速度、学生的体重、恒星的亮度)而言,该广义集合内的每个个体在确定时刻有确定值x1,x2.. ,xN。在这些情况已经知道的背景下就存在一个明确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标志值的个体各有多少。根据这个函数关系可以计算一个数(统计量),它就是复杂程度。
4. 这个广义集合的复杂程度C定义为
C=NlogN-∑nilog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