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岳中琦教授的“雾霾表”变成公式,行吗?
张学文,2016/10/24
昨天读岳教授关于雾霾的新见解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1010363.html,我认为在大家对雾霾来源莫衷一是的情况下,各种认识都可以拿来演绎一番。后来我感到岳教授博客中的一个表很有启发性:它把雾霾与其形成因子的关系用一个表联系起来了。我当时感到这个表说明了、体现了雾霾的形成因子,而且具有定量化的味道。我想,这是否可以进化为一个公式?
于是我在该博客处留言
“建议把表1再提升为一个数学公式,
例如
雾霾等级A=(人为污染强度Ih+下垫面污染排放强度Ig)/风力等级W
A=(Th+Tg)/W
博主回复(2016-10-23 21:39):多谢!
好公式!”
今天我看到岳教授已经把这个意见吸收到其博客内容中了。
下面就此再补充一点我的认识:
1. 文字、语言可以表达知识,而“表格”经常可以表达更严谨规范化的知识。岳教授把他的理论认识提炼为表格,是知识规范化的重要一步。
2. 表格也经常可以表达(离散化)函数(公式)关系,所以有时有了表格的格式与数据我们未尝不可推测出它可能对应着一个公式。从表格推测公式也是好玩的事。
3. 岳教授的表格中体现了风力,污染源强度都对雾霾的强度有影响。所以如果以公式表示,风力,污染源强度都应当是自变量。而污染源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下垫面自发冒出来的。(这里岳教授突出地震可能形成地下气的冒出,而我近年一直呼吁关注土壤中的化肥等颗粒在空气出入土壤时被裹挟的后果)。于是我就在博客留言中给岳教授提供了前面的意向性的公式。A=(Th+Tg)/W。这个公式把雾霾等级用A表示,Th表示人类(h)活动形成的污染强度,Tg表示下垫面形成的污染强度。它们可以相加,也可以只有一个。而风力大则污染小。所以把风力等级的影响放到分子上。即风力大污染小,而污染排放强度大(人为的或者地面的)雾霾严重。
4. 我也仅认为上面的公式也是初步的粗糙的。它们需要进一步合理化。距离实用依然有距离。
5. 今天我在考虑这个公式应当把近地面的大气的稳定程度也考虑进去。所谓近地面附近的大气稳定程度可以用近地面的温度梯度(铅直方向,以S表示)表示。稳定程度大,则雾霾强度大。所以它,S,应当放在公式的分子上,并且与污染源强度是乘积关系。
6. 再就是这不同含义的量的单位也是不同的,所以公式这还应当有一个单位换算因子F.于是前面的公式就变成下面的样子了:
7. A=F(Th+Tg)S/W,
8. 即便如此,这也仅是初步的分析。真正成为可用的公式,路还长着呢。不过,只要方向正确,是值得努力的。
您认为这么分析妥当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