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拍摄于兰州黄河边,羊皮筏子
手机拍摄于兰州黄河边,羊皮筏子木排近景
手机拍摄于兰州黄河边,羊皮筏子气囊及木排近景
路过羊皮筏子时细看了几眼,若有所思,感觉缥缈,离开。走过十几步,心念一动,转身返回拍得上面三图。
向妻解释:“知道我为什么要回去拍照片吗?我猜测,那些筏排中间的木棍是柳树枝干,经过沤制去皮阴干而成,木棍表面污斑就是沤制时枝皮腐烂的残迹。柳枝沤制成材还与你的土木专业有关呢。曾在天水听说,伐取柳树手腕粗细的枝条,修整后埋进水池底泥中,几十天后,枝皮腐烂离骨,剥去枝皮清洗阴干,用来作椽子,既轻便又柔韧,富有弹性,不生蛀虫。我因此猜测筏排也是柳枝绑制。筏排同样要求材料轻便柔韧,更要求耐水浸泡,而柳树是阔叶树中木材最轻的一类,柳树又常生长在水岸边,最耐浸泡。柳树还有一大特点,伐口萌蘖的枝条当年生长迅速,可生长到二米左右,这部分枝干不分枝,圆满通且,粗细均匀,几年后长到规格,伐取利用最便利。其他树种要么不易萌蘖新枝,要么新枝上多分枝不堪使用。正因为柳树有这些优良性能,我国民间对柳树多是伐枝利用,一般在树干二米高处伐去全部大枝,留下树干培育萌蘖新枝永续利用,特称为头木作业法。粗大枝条用作工具把柄或椽材,或扎排使用,细小枝条做烧柴。我认为这也正是柳树被称为柳树的原因,柳树就是留树,表示留下树干伐用枝条的树。其实,在没有金属工具的古代,用石斧砍伐粗大的树干十分不易,甚至不可能,伐取手腕粗细的大枝则很容易,连砸带折不过分分钟的事。因此,我认为最早的时侯,古人主要利用的就是柳树。古人不会挖井,安排住处不会离水太远,而水边恰恰多生柳树,有些地方称柳树为水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后网查得知,羊皮筏子的筏排果然由柳棍绑扎而成。
“土木专业离不开木材,木材是我们林业的事情。知道秦安大地湾吗?秦安大地湾最大的一处房屋遗址,其中央大柱单独支撑中梁,直径达五十厘米,估计采伐的活树将近六十厘米粗。考古专家感到不可思议,无法想象石器时代的古人怎样采伐如此粗大的树干。确实,即使石斧或者火烧等能够采伐这样粗大的树干,由于截面凸起,它也不能稳定地立在石板基础上,必须想办法用石板将截面磨平。说到磨,我猜测那时候的古人利用的是绳锯木断法采伐树木,用绳子裹上湿砂来回拉磨树干,也就是现今建筑制材业常用的线切割法。砂绳切割虽然笨拙,有总比没有强。我在成都金沙遗址见到一种现象,又认识到古人还会采用板切割法。金沙遗址有一处阴沉木展区,阴沉木是至少三千年前埋进水底泥中的树木碳化而成。我在其中见到几棵阴沉木上有横向沟槽,槽口塞垫着小木块。正巧我在金沙遗址还见到古代切割玉料的一种技术,就是用竹片、木片、石片等板物带动砂子研磨玉料成沟槽而分开玉料。我认为,古人也会用来切割伐取树干。阴沉木上的沟槽就是板片边沿混沙磨切而成,槽口塞垫的小木块则用来防止沟槽收缩夹死用来切割的板片。”
手机拍摄于成都金沙遗址,阴沉木,示槽口塞垫的小木块
手机拍摄于成都金沙遗址,阴沉木,示槽口塞垫的小木块
手机拍摄于成都金沙遗址,阴沉木,示槽口塞垫的小木块
手机拍摄于成都金沙遗址,阴沉木,示砍斫痕迹
手机拍摄于成都金沙遗址,阴沉木,示砍斫痕迹
手机拍摄于成都金沙遗址,阴沉木介绍短文
手机拍摄于成都金沙遗址,线切割玉材,立面弧状线即线切割痕迹
手机拍摄于成都金沙遗址,板切割玉材,立面中间横线为板切割痕迹
现在想来,锯齿原形可能就是古人在板切割中最先用来裹携研磨所用沙子的,特别是用竹片、木片切割时,在板片边缘研磨出齿状缺口,可以裹携更多的砂子,从而提高切割效率。使用石片切割时同法使用,古人又会发现锯齿切割效果也很好,从而出现了石锯雏形。
在《柳树名源与史前木材切割技术》论文中,拙行除了提出柳树得名于头木作业法的“留干用枝”外,还指出在用材树种中,树名用字只有“柳”是会意字,其余均为形声字。会意字出现早,形声字出现晚。间接说明柳树被古人认识利用的历史古老。“柳”由“木”“卯”组合而成。卯在甲骨文中写作下图。
上图复制自《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5月)
关于甲骨文中“卯”字所象之形,众说纷纭,均无确切证据。王国维认为,卯劉(刘)古代读音相通,怀疑卯就是劉的假借字,而劉字在古代表示杀的意思。确实,在甲骨卜辞中,“卯”字除了用作地支、地名、人名外,主要表示杀牲祭祀之义,例如“甲午上贞翌乙末侑于祖乙羌十又五卯宰又一牛五月”。拙行从柳树得名和绳切割、板切割技术出发,认为在甲骨文中,“卯”字中央向两侧的凸起表示小砂堆,中间两竖表示裹携沙子磨割的绳索、石片、竹片、木片等,其字形整体表示割断肢解的意思,其读音则拟声的是磨。杀牲祭祀,有的用整只,有的肢解,“卯牛”意思就是使用肢解的牛为牺牲。木、卯两字组合为柳,能够形象通俗地刻画出柳树“留干伐枝”的功用特征。
《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其中的刑天历来被视为古人虚构的神话人物。头木作业翌年,柳树萌生新枝迎风摇曳的样子,总是让人联起这个不屈不挠的刑天形象。有理由推测,刑天的原型就是被头木作业的柳树,特别是树龄几十年、树干粗壮失去树冠的柳树,与断头后依然挺立的人尸非常相似,有时树干还会形成一些伤疤,更是一付“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形象。
我国玉石文化诞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玉不琢不成器”,所谓琢,就是用砂磨耗切割加工玉石的方法,所用矿砂特称解玉砂。考古研究证明,在辽河红山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以及黄河流域各史前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玉器,均是砂琢而成。叶晓红研究认为,在距今约八千年的内蒙古兴隆洼文化出现了以“琢”为核心的技术系统,并出现了最早的砂绳切割技术。
砂绳能切断质地坚硬的玉石,一定也能切断木材。拙行试验,在枝干上砂绳一个小时可以磨深一厘米。拙行所用为一般河砂,砂粒浑圆,加之操作不熟练,工效低。如果找到更合用的砂子,或者捣碎砂粒增加其边缘锋利度,熟练操作,工效至少增加一倍。按砂绳每小时磨深二厘米计算,两人操作,一天就可以伐倒二十厘米粗的树干。玉石致密细润,坚硬强韧,质地较一般石头更硬,从技术发展来看,古人很难注意到玉石被砂磨出可观的擦痕,也就无法由此设想出砂琢制玉技术。因此可以断定,砂绳诞生于木材伐制利用之中。
2019-09-15行草于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