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常见古生物(四)
——鱼类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终年生活在水中,大多数鱼类是冷血动物,有少数则是恒温的。鱼类是用鳃呼吸,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鱼类分为两个总纲:无颌总纲及有颌总纲,无颌总纲包括圆口纲、甲胄鱼纲,有颌总纲包括盾皮鱼纲、软骨鱼纲、辐鳍鱼纲。
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36000多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大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我国鱼的种类十分丰富。据调查,我国淡水鱼有1000多种,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等都是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我国的海洋鱼已知的约有2000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巨石斑鱼等,以及中华鲟、大马哈鱼、大西洋鲑等洄游鱼类。
鱼肉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鱼体的其他部分可制成鱼肝油、鱼胶、鱼粉等。有些鱼类如金鱼、热带鱼等体态多姿、色彩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湖盆中,也有大量鱼类,晚三叠世气候温暖,延长期湖中有大量的小型及微型生物,如介形虫、叶肢介等,还有很多浮游生物,这些生物为各种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促成了鱼类大量繁殖。可是,尽管鱼类数量较多,但保存下来的鱼化石很少。鱼类化石在延长组各层段都有发现,最多的是鱼鳞化石,较完整的鱼化石极少,这也是目前在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发现鱼类化石较少的原因。
鱼生活在水下,在地质研究工作中,我们只要发现鱼化石及鱼鳞化石,就认为是在湖盆内是在水下,而不是在陆上,依次来判断沉积环境,结合其它化石和泥岩颜色、沉积构造等特征,可以判断湖水深浅,确定沉积相。
延长期湖盆为微咸水湖盆,在地层中发现了类似海相的鱼类化石,这实际上是由于湖泊水体盐度略高,有近于海鱼的生存条件,所以类似海鱼才能够在湖泊中生存,也说明鱼的适应能力强。
中国科学院苏德造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地层中发现鳕鱼化石,起名为三叠鳕鱼,经研究发现该鳕鱼化石与美国晚三叠世的叶鲁瑟欧鳕很接近,又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地层中的蜀鳕相似。后来,在陕北子长县又发现了子长瓦窑堡鳕(新种)。
苏德造在其论文中对陕北子长晚三叠世子长瓦窑堡鳕(Wayaobulepis zichangensis sp.nov)进行了分类命名,并详细描述了其特征,择其简要如下:
古鳍次纲 Palaeopterygii
古鳕目 Palaeonisciformes
古鳕科 Palaeoniscidae
瓦窑堡鳕(新属) Wayaobulepis gen.nov.
子长瓦窑堡鳕(新种)Wayaobulepis zichangensis sp.nov
子长瓦窑堡鳕的一般形态特征如身体长纺锤形、背鳍基长,后部对着腹鳍和臀鳍之间的空隙、鳍条粗壮、饰缘棘鳞细小、悬挂骨倾斜、鳃盖骨很高大、鳞片小及横列鳞数目多等。瓦窑堡鳕鱼化石地层时代为晚三叠世。
近十几年,我们在野外剖面观察和钻井岩心观察时,也发现了三叠鳕鱼和瓦窑堡鳕鱼,而最多发现的是鱼鳞片,尤以方鳞鱼碎片居多。鱼类化石及鱼鳞碎片主要存在于黑色页岩或暗色泥岩中,可反映半深湖及浅湖相的特征,预测水深一般为10~60m。
鱼类适应能力较强,在浅水及较深水中都能生存,但一般浅水中较多。虽然鱼类化石保存下来的不多,但利用有限的鱼化石及化石碎片,可以判断古地理环境及沉积特征,尤其是在判断湖盆及水下三角洲前缘分布范围方面,鱼类化石及碎片起到较为准确的作用。因此,分析研究鱼类化石及其分布,对石油地质勘探是有意义的。
2023.06.19编写
参考文献:
苏德造.陕北延长群—新古鳕类及其生物地层意义[J].古脊椎动物学报,1984,22(4) : 261-269.
苏德造,袁效奇,邓胜徽.古背鳕(Palaeoniscinotus)在我国初次发现[J].古脊椎动物学报,1997,35(3) : 161-169.
苏德造.记陕北子长晚三 叠世一新的古鳕类[J].古脊椎动物学报,1999,37(4) : 257-266.
杨华,傅强,齐亚林等.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古湖盆生物相带划分及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16,34(4):688~693.
生物教科书,互联网
ZH129,延长组长6,较大的鱼鳞化石,未定种
铜川金锁关剖面,延长组长6,鱼化石,
疑似子长瓦窑堡鳕(新种)Wayaobulepis zichangensis sp.nov
W103,延长组长4+5,鱼鳞化石(方鳞鱼鳞片),未定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