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围的同学似乎都有一个抱怨环境的习惯,具体原因不详。他们总是说“你们环境真好,我们那就是个坑”。想想我和自己环境的关系,虽然不是如此,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怎样在老师的手下做一个好学生。是学生们“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是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我不知道。根据几个同学的描述,在此归纳归哪几种类型的老师,看看我们怎样做一个好学生。
赵老师,是我们院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学术大拿,同学们和老师都很敬重他老人家。老人家是我们院每天来得最早的老师,勤勤恳恳,发表的文献基本上都是英语的。也不会去参加多少行政性的事务,他做学问都是自己的兴趣,他说“年龄大了,对自己做了一辈子的东西越来越感兴趣了。”就这个人人都想投靠其门下的导师,他的学生却似乎不太满意。平时除了帮赵老师去报账,什么事都没有。他的实验有年轻的老师帮他做,学生们操作上不熟,理论的不懂。也不管我们,除非我们去找他,但找完不会的还是不会。这样的研究生三年不知道怎么熬过去,更别说工作的事了。他们愁。
钱老师,也是我们院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会议大拿,经常参加组织各种学术会议。我们这些虾兵蟹将想找他都找不到,但是我们的组会每星期开一次,由课题组的老师带着。我们跟别人一说我们是钱老师的学生,别人都羡慕。不仅实验做的有条理,还有机会出去看看大界,重要的是项目多啊,钱就多。可是我们连自己做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提为什么这么做了。我们是他的学生,自然很骄傲,但我们基本上都不认识啊。不过以后找工作应该会有帮助吧,毕竟有些知名度。他们愁。
孙老师,刚一开始就让我们写项目,给公司写的。孙老师专注的是专利啊,论文啊,产学研合作啊等等。师兄师姐的论文都是某个公司的某个项目。国家每一批可以申报的项目,我们都会些好几个同时申报以免流标。很有钱,但是科研基本上不组织,只有某个项目的课题要结题了才开个会商量一下怎么应对。做孙老师的学生,我们就像公司的项目部门一样。项目一旦批下来都有不少钱呢,还有不少机会出去到公司转转。但是觉得有点虚。随着国家计划经济的冷却,我们不知道这项工作还能做多久。工作,走看看吧。他们愁。
李老师,跟着李老师挺好的,他博士刚刚毕业,我们之间的代沟小。平时也管管我们,叫我们看看文献,写写综述什么的。实验上也和我们交流,有时还自己亲手做。如果真的想做科研的话,李老师真的不错。但就是钱太少。在业内没有什么名声,说出去别人都不知道。做事不怎么成熟,缺少魄力和全局观,还经常被学校领导当小的使唤。他自己还要评职称,房贷,车贷,经常和我们叫苦以此来激励我们。跟着李老师,技能倒可以学一点,但总觉得学的浅。工作是指望不上他了。他们愁。
怎样在这样的硕导手下做一个好硕士呢?有人说师生之间应该是朋友,但是现实中常常是“老板在上”。有人说求知面前人人平等,大胆去问去质疑,可是我们问什么啊、质疑什么啊?有人说人无完人,言下之意是没有完美的老师也没有完美的学生。我们不能相互要求,不能等着另一个主动改变——他可能不知道自己哪里要改。有不少人相信“良鸟择木而栖”他想换,学生想换老师,老师想换学生。我不敢苟同,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说说我自己的情况吧,虽然有很多事要做,但我总觉得整天没事干,没事就微博微信不停的刷。想找老师聊聊的,不知道聊什么,就不断地给自己加阅读量,泡图书馆。我写日记常常写这样的题目“当前的形势和我的任务”每一次得出的结论都是:有时间就多读书。我的研究生活,似乎就是为了来泡图书馆的。
注:这篇文章是我2015年左右发在科学网的,当时还上了首页,担心被自己的导师看到,就从博客删除了。今天在阿芳的新浪博客上又看到这篇文章,不得不在这里保存一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0822160102vqp5.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