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从学术新手到老司机,科学家的合作模式发生着重要变化。大连理工大学的夏锋教授的团队通过大样本数据揭示了这一变化特征。该发现被Nature Index专门报道。
编译作者:王伟/大连理工大学
原文作者:王伟,于硕,TeshomeMegersa Bekele,孔祥杰,夏锋 / 大连理工大学
素材来源:NatureIndex & Scientometrics
图文编辑:李江 / 浙江大学
注:图片来源于Nature Index网站对该论文的报道。
如今,学术合作变得越来越普遍和盛行。社会学家和科学计量学家已经对学术合作从多个角度展开研究,从性别,到学科,研究兴趣,机构等等。随着学术年龄的不断增加,学者们的角色和行为都在不断变化。大连理工大学的夏锋教授的团队从学术年龄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科学家合作模式的演化规律。这项工作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Nature Index网站专门撰文进行了报道。
科学家样本集来自于计算机学科的DBLP数据集和物理学科的APS数据集,经过同名区分,共计621,493学者和2,646,941对合作关系。通过构建科学家合作网络,这项研究主要关注学者的四个合作模式: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领域连通性(NeighborConnectivity),局部聚集系数(Local ClusteringCoefficient)和网路嵌入性(Network Embedding)。
幂律分布的学术年龄
不同于传统的科学计量学指标,如论文数量,引用数量,h-index等,学术年龄是典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Demographics)。目前,基于学术年龄的合作行为研究较少。该研究定义学者的学术年龄为从发表第一篇论文的时间开始,截止到统计时间,学者发表论文的时长。我们发现,在3年时间窗口内,学者的学术年龄呈现幂律分布规律,即大部分学者都是年轻学者,随着学术年龄的增加,学者数量明显减少。
倒U型的发文量
通过分析APS数据集的学者,我们发现,学者的学术生产力(年平均发文量)随着学术年龄的增加呈倒U型关系。学术年龄在15到20之间学者处于高产阶段(如果从25岁读博士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那么高产作者的生物年龄是40-45岁)。在此之前,随着学术年龄增加,学者的学术生产力提高,在此之后,学术年龄的增加反而会降低学者的生产力。同时,随着学术年龄的增加,学者的度中心性和领域连通性不断提高,即学者遇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厉害的合作者。
U型的合作稳定性
学者自中心网络的局部聚集系数和网络嵌入性可以体现出其学术圈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学者的学术圈的稳定性随着学术年龄的增加呈U型关系。在拐点之前,随着学术年龄的增加,学者自中心网络的聚集系数和嵌入性不断降低,在拐点之后,学者的学术圈稳定性不断提高。同时,物理学家的拐点在计算机学家的拐点之前。
我们认为,在初期阶段,学者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合作关系稳定在与导师和实验室同学之间,学者拥有较少且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青年阶段,学者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圈,是合作的“追寻者”(pursuers),学术关系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后期阶段,学者扮演的角色是导师,合作关系稳定在与自己的学生之间,学术关系逐渐稳定。
同龄合作现象——物以类聚,人以龄分
我们发现科学家合作网络中存在学术年龄同配现象(Assortative inAcademic Age ),即物以类聚、人以龄分:学术年龄大的学者更多的连接于学术年龄大的学者,而学术年龄小的学者更多与学术年龄小的学者连接。同时,通过分析不同阶段学者的合作者的学术年龄分布,我们发现,学者的合作关系在学术年龄方面存在同质现象。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年学者与资深学者合作,并因此妨碍了知识的代际传递。
[1] Wang, W., Yu, S., Bekele, T.M., Kong,X., & Xia,F. (2017).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patterns vary with scholars’academic ages.112(1), 329-343.
[2]https://www.natureindex.com/news-blog/senior-scholars-stick-together.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