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摘要
在获得菲尔兹奖之前,获奖者与水平相近却未获该奖的竞争者的科研产量相近,但在获奖后,获奖者的科研产量明显下降,原因在于获奖者在获奖之后开始分散精力,难以像获奖之前那样专注。
论文推荐人:史冬波 / 上海交通大学
文稿:屈天鹏;文字编辑:李江 / 浙江大学
注:图片来源于i时代网
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每四年颁奖一次,颁给二至四名有卓越贡献、未满四十岁的数学家,被视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Borjas等研究了1920年后出生的47位菲奖获得者在获奖后科研生产率和研究方向的变化。所用数据来源于AmericanMathematical Society和MathematicsGenealogy Project,包括1939-2011年涵盖73个数学细分领域的论文。与菲奖获得者对照的是能力相仿的1920年后出生的86位数学家(即菲奖获得者的“竞争者”),他们虽未能获得菲奖,却至少获得了以下六个重要的数学奖之一: Abel、Wolf、Cole Algebra、Bôcher、Veblen和Salem。
论文选取了这86位中在菲奖资格期间(即年龄不超过限制期间)年均被引率靠前的43位竞争者(以下简称竞争者)与47位菲奖获得者对比。该研究统计的最新的菲奖年份是2010。菲奖获得者与竞争者平均出生于1950年,且发表第一篇论文的平均年龄约为23岁。
菲奖获得者在他们的职业生涯里平均发文116.5篇,年均发文3.1篇,2011年10月前篇均被引21次,而竞争者的分别为126.4篇,3.6篇和17.5次。20-39岁间,菲奖获得者和竞争者年均发文都为3.4篇,但40岁以后前者年均发文数减少1.2篇,比竞争者少1.5篇。菲奖获得者在获奖后发表的所有论文总体的被引次数比获奖前年均减少44次,明显比竞争者的论文质量低。另外,菲奖获得者在获奖后招收的学生人数年均减少约0.1人。
菲奖带来的财富不仅是15000美元的奖金,还有更多的机会、待遇优厚的工作或职位、科研资金、声誉等,这可能使获得者写论文和指导学生的时间变少。
菲奖还可以让获奖者进行高成本和高风险的研究,可能让其产生“认知迁移”(cognitive mobility)。认知迁移可以衡量新的研究领域偏离原来的研究领域的程度。例如,一个数学家主要发表的数学领域是偏微分方程,该领域引用最多的包括该领域的15个数学领域(占引文总数的92.5%)组成一个基线领域(baseline field),如果该数学家发表了一篇不在基线领域的论文,就属于认知迁移。菲奖获得者在获奖之前和竞争者的认知迁移的概率相近,大约为5%,而获奖之后,两者的认知迁移概率分别涨到25%和10%,可见,菲奖大大增加了获奖者分散精力——将精力投入到陌生研究领域(甚至数学以外)——的可能。
编者注
这篇文章来源于NBER Working Paper系列,研究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菲尔兹奖授予之后,导致数学家们在40岁的时候就分散了研究精力,产量下滑,这大概不是该奖项设立的目的。比较而言,诺贝尔奖授予年龄较大的科学家(大多已过退休年龄),似乎更有利于科学家专注于科学研究。本质上,这是一个“设奖的目的是为了激励还是奖励”的问题,值得从政策上讨论。
参考文献
Borjas, G. J., & Doran, K. B. (2015). Prizes and Productivity:How Winning the Fields Medal Affects Scientific Output.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50(3), 728-75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0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