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

已有 17659 次阅读 2007-9-17 06:50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

2007.09.16

 

 读书乐

上次说到,8月24日在Boston开会期间,到Tufts和Harvard大学去转了转,并在Harvard的The COOP书店去挑了几本书。

《Tufts大学和Harvard大学》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6453

其中一本137页的小书是2005年Random House出版的《Being Logical-A guide to good thinking》,作者为D.Q. McInerny。

从内容上来讲,这本小书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按照书上对作者的介绍,D.Q. McInerny是a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nd logic at Our Lady of Guadalupe Seminary。我对神学院之类的东西一向不太了解,一开始看到Guadalupe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墨西哥的某个地方。到网上一查Our Lady of Guadalupe Seminary其实是美国偏僻的小州Nebraska的神学院,在中国可能相当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或者甘肃省的某个一般师范学校之类。一句话,McInerny绝对不是什么名学者,这说明逻辑决不是了不起的学者才能搞懂的东西。不过,这本书出版两年后还摆在Harvard的the COOP书店进门处较为显眼的位置,可能说明其受欢迎程度还不错,或者说店方有意向Harvard大学那些逻辑不太好的学生推荐。

Our Lady of Guadalupe Seminary的网址:http://www.fsspolgs.org/

我买这本小书目的很简单。我们课堂中学过的逻辑,是所谓的辩证唯物主义逻辑。按照“白马非马”的逻辑,其实我们等于是没有学过逻辑。因为我个人一直认为自己教育中没有受到过正规的逻辑训练,而且大部头的逻辑学书读起来又索然乏味,所以觉得这种小书可能比较合适自己的逻辑水平。

在这里,我希望能够介绍此小书给广大的青年学生,希望他们也能够了解良好逻辑的魅力,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Being logical

McInerny在《Being logical》一书前言的第一段话开宗明义,指出逻辑是关于清楚和有效地思维的知识和方法。

"Logic is about clear and effective thinking. It is a science and an art. This book is intended to introduce readers to the rudiments of the science as well as to the basic skills associated with the art."

作者紧接着的第二段话指出美国教育中有关逻辑教育的缺乏,因此简单而清晰地讨论逻辑学的思想、概念和方法之必要。难怪Harvard的书店也要把他摆在显眼的位置,让我这匆匆过客看到。

"We all know people who are very bright but who do not always shine when it comes being logical. They have the ability to think logically-that is, clearly and effectively- but that ability does not habitually manifest itself. The likelyhood is that it has never been properly developed. Indeed, logic is the very backbone of a true education, and yet it is seldom taught as such in American scholls. To my mind, logic is the missing piece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system, the subject that informs every other subject from English to history to science to math."

我在中国和美国的教育,都没有正式的逻辑学训练,作者所言不虚,这本小书正好适合我。

这本小书的章节安排非常的简单和明了,五个章节的题目如下:

Part one- Preparing the mind for logic
Part tw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ogic
Part three- Argument: the language of logic
Part four- The soureces of illogical thinking
Part five- The principle forms of illogical thinking

Amazon上《Being Logical-A guide to good thinking》的链接和介绍:http://www.amazon.com/Being-Logical-Guide-Good-Thinking/dp/0812971159

本书最后两章专门讲错误的逻辑的来源和形式,可见认清逻辑错误很重要。我想或者可以把这一部分命名为《人的错误思想从哪里来?》。正确的逻辑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认识,错误的逻辑则反之。

比如说,人们常常犯否定前因(denying the antecedent)的逻辑错误,这种错误在本科学网的文章和评论中就比比皆是。这个错误形式化以后是这样的:若A,即B;若非A,则非B。正确的逻辑是:若A,即B;若非B,则非A。

McInerny一共列举了28条常见的错误逻辑形式,否定前因(denying the antecedent)是第一条,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和最难察觉的逻辑错误之一。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无巧不成书,保平兄在前几天的《思想的长成》博文中引用了毛主席的雄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主席他老人家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但丝毫没有提及逻辑正确的重要性。我阅读《Being logical-A guide to good thinking》一书的心得,也可以用来映照保平兄的博文,同时加深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

保平兄《思想的长成》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7229

毛主席这篇文章发表于1963年,是讲农村工作问题,估计是用来批判刘少奇邓小平的错误路线用的。这篇文章应该是建国后党内路线斗争中很重要思想武器之一,而且很可能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前奏,其问世以后一直在路线斗争中被广泛引用,也说明不是等闲手笔。保平兄的博文是最近引用的例子,也证明这篇文章的思想魅力逾久弥香。这篇文章中毛主席一点也没有提到正确的逻辑思维在人的正确思想形成中的作用,他只是强调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个基本出发点。其实常识和东西方哲学思想都告诉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实践只是认识的小小的第一步,离产生正确思想还远得很。如果没有经过有头脑的清楚的逻辑思维处理和分析,光有实践是不可导致正确思想的。否则,也不会有“知难行易”的说法。毛主席的这篇文章中的思想,后来事实上成为了文化大革命中反对反动知识权威和踢开党委闹革命的群众运动的理论基础,很多红卫兵小将当年是一边背诵着这篇雄文,一边满怀激情地进行着文攻武卫。

从语法上讲,毛主席这篇文章的题目虽然写成《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也算正确,但是如果改成《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可能更为简洁和通顺,更符合良好的语法习惯。我上中学时读到多篇毛主席文章编的课文,常常觉得文章中有些地方语法用得不是很好,结果一说出来就会被语文老师当庭臭骂,说‘小不丁点就觉得自己比毛主席还厉害,不知天高地厚’,他总是把我对毛主席文章语法的看法当成对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不敬,大加训斥和羞辱。其实现在我们都知道毛主席的很多文章是他的秘书写的,而且秘书还不止一个,水平肯定是参差不齐;再说毛选是经过了反复仔细修订,所以,如果中间有不当之处,其实应该批评的是毛主席的有些秘书工作没做好,而不全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问题。现在那位语文老师已经去世,毛主席和他的很多秘书也都不在了,我幼小心灵中承受的这种冤曲,已经没有了主要当事人,申诉也是无门。不过既然保平兄特别指出这一段文章是毛主席自己写的,只批评秘书,显然也不完全对。如此看来,毛主席不是神,保平兄又给了个有趣的注脚。

题外话

很多研究生以为自己做了实验,就算是有了科学研究的成果,其实分析处理过程的重要性比做实验更为关键,而这正是研究生需要被训练和帮助的。很多研究生夸大自己在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导师没有亲自做实验,在研究中的功劳要打折扣,还有很多人附和这种说法,其实是没有真正弄清楚人的正确思想在实践和实验基础之上还需要经过清楚的具有批判性的逻辑分析才能把实践和实验与任何正确思想挂上钩。要夸大研究生的作用,我们就需要夸大实践和实验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如果还要给导师或其他人一点功劳,那就不得不认识到正确的逻辑分析和critical thinking更为重要。这也算是对研究生和导师关系问题的一个注脚。

中文逻辑学书籍应该也不少,我以前也翻阅过一些,相信其中也有非常简洁和清楚的版本。或许哪位仁心宅厚的老兄比较了解情况,可以给介绍一下。对我来说,选择读英文版可以有附加的好处,这样可以在学习逻辑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把很多术语用英文记住,将来和外国人吵架的时候肯定可以用得上。

我希望掌握更多的逻辑学知识是要对付自己的逻辑不清楚的历史问题,决不只是用来应付不讲逻辑的中国人的,这一点在此要声明清楚。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7413.html

上一篇:三个诺奖一台戏
下一篇:罪惡的茶與糖-Bristol見聞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