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收敛与0
6.1 收敛性
1967年在国际权威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划进代的的论文《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统计自相似性与分数维数》,文章作者Beonit Mandelbrot是一位当代美籍法国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他的答案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英国的海岸线是不确定的。
英国的海岸线长度是不确定的?
伟大的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国民可能要骂娘了,你狗日的法国佬安的什么心?
!#¥#……#!%¥&%%……%……%%&¥%
但是,论文的结论经过验证,居然是对的。
原来,海岸线长度依赖于测量时所用的尺度。
海岸线由于海水长年的冲涮和陆地自身的运动,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海湾和海岬,弯弯曲曲极不规则。
假如你乘一架大飞机在10000m 的高空沿海岸线飞行测量拍摄海岸照片,然后计算这些照片显示的海岸总长度,其答案是否精确呢?否!因为,你在高空不分辨不了小海湾和小海峡的狭小曲折,只有近似拉直线。
如果你改乘一架小飞机在500m高处重复上述的拍摄和测量,你会发现许多原来没有看到的细部曲折,因为曲折的长度大于以前近似的直线,所以测量的长度就会大大超过上次的答数。
如果你在高空中,测量其长度时如以公里为单位,则几米到几百米的弯曲就会被忽略不能计入在内,设此时得长度L1;如果你的飞机降低高度,则可以用长度为10m的量规来测量海岸线的长度,那么那些在高空中看不清的拐弯处就会使海岸线长度变得更大,L2>L1;假设你就在地面上,你改到长度为1m的量规,上面忽略了的弯曲都可计入,结果将继续增大,但仍有几厘米、几十厘米的弯曲被忽略,此时得出的长度L3>L2>L1;如此等等。
很显然,采用的量度越精密,海岸线就显露出更多的细节、出现更多的皱褶,所以获得的海岸线长度就越大。
可以设想,用分子、原子量级的尺度为单位时,测得的长度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进一步,伴随测量单位变得无穷小,海岸线长度会变得无穷大,因而测量值是不确定的!
海岸线并不是特例,就像下面这个花菜一样,凡是皱褶边界的图形都是类似的。海岸线长度这类问题后来成为混沌理论的一部份,这就是著名的分数维数之一,分形几何学。
海岸线长度问题引申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面积有限的图形,其边界长度有可能是无穷大!
有限的面积,无限的边界,究竟为什么呢?打击俺的自信心啊
在数学上,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无限级数的收敛现象。可以用西格玛来刻画(周长无穷大,面积却可能有限):
或积分来刻画(周长无穷大,面积却可能有限):
关于无限收敛,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叫做“人龟赛跑悖论”
【一只乌龟与一个人赛跑,乌龟在人的前面100米。乌龟的速度是一米每秒,人的速度是10米每秒。乌龟对人说:“虽然你比我快,但你永远也追不上我,因为当你就跑100米,跑到我的起点时,我已经前进了10米;当你再跑10米,到我的第二个位置时,我又向前跑了1米。。。。。。如此下去,每当你跑到我前一个位置时,我都会在你前面,所以你永远也追不上我”】
人龟赛跑悖论曾经困扰了智者数千年,直到无穷级数的出现,人类才严谨证明了无穷收敛的实质,真正认识到故事里无限和有限的内涵。
无限的级数收敛于有限的值,这是人类历史跨时代的突破,是数学漂亮的飞跃。
无限级数、无限积分收敛于有限,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思维革命了。
我们知道,无限级数收敛是阿列夫0空间的概念;无限积分收敛是阿列夫1空间的概念。那么,有没有什么理论是关于阿列夫2空间中的无限收敛性的呢?
有没有什么理论能够发现非级数收敛的、非积分收敛的、连续实数点空间中(阿列夫1空间)杂乱无章的某一群数据的更深层次内在规律性呢?
如果有种手段能将空间折叠后的数据空间扩张到更广阔的空间,是不是能把原来隐含的结构信息释放,让我们能识别其原本的多重线性(或偏线性)关系呢?
在有限维度空间中,我们通过对无理数√2的空间三角关系(勾股定理)的认识。可以通过空间折叠后一维直线上非线性的模平方关系,还原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空间线性关系。
进一步,我们可不可以通过某种无穷维度张量,使其能在无限维空间进行扩展,还原维度折叠后变形的非线性关系,从而找到其原本的高维度完备空间的自然的多重线性关系呢?
如果有,是不是可以解决形式化数理逻辑(阿列夫0维度线性空间)面临的“不完备性”窘境呢?
如果能把阿列夫0维的逻辑(图灵机)扩张到阿列夫1维、阿列夫2维。。。,异常强悍的广义逻辑空间是不是有可能催生出超级智能的计算机呢?
随着新兴的傅立叶变换理论突飞猛进的进展,人们惊诧发现傅立叶变换可以实现从有限到无限的漂亮转身,可以突破非级数收敛的、非积分收敛的限制。因为信号在时空域和频域中不能同时集中在有限大的区域内,波粒二象性,这意味着有限的东东必然有无限的影子,任何小不点随时随地都有无穷大如影相随。另一方面,非级数收敛的非积分收敛的表面上杂乱无章的某一群数据,却可能在对偶域收敛,呈现内在的隐含规律性。
比如,傅里叶分析中常常用到的sinc函数,如果对它进行傅里叶变化,会发现这个积分不收敛。
但是,通过傅里叶变化定理,很容易知道sinc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函数等于矩形函数。事实上,sinc函数和矩形函数这一傅里叶对偶函数,正是波粒二象性的经典例子。
又比如在工程学和理论物理中广泛使用的冲激函数δ,它是非级数收敛的非积分收敛的,但是它在对偶域收敛。
这个定理初看起来平淡无奇,实际上却包含了天大的秘密!
没有学习过傅里叶理论的朋友,可能因为陌生的数学符号对其中含义不甚了了。
下面,类似于傅里叶分析,举一个生活中形象的例子(当然这个例子并非真正的傅里叶分析)。
请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http://www.56.com/w99/play_album-aid-11148317_vid-ODg4ODEyMzY.html
这是美国作曲家Eric Whitacre组织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网络合唱,第1次共有185名爱好者参与,第2次增加到1752人,第3次则吸引了来自73个国家的近四千名志愿者。
恢宏的气势穿透了心灵,超震撼!
更加震撼的是其中的主角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他们有人是送外卖的、有人是百万富翁、有人年轻英俊、有人白发苍苍、有黑人、有亚洲人、有人喜爱冲浪、有人习惯宅家;一眼望去,各有不同;但是,在他们千奇百怪的脸面背后,却有灵魂深处的心心相惜、有心灵相通的深情共鸣;因为此,虽然他们从未谋面,却能汇集成为同一旋律。
把千万数据源汇集成为同一声音。其中的秘密不仅仅是Eric Whitacre通过成员的嗓音特征细化各个声部、剪接合成每一个音频视频。更关键更本质的因素是,即使时空域非级数收敛的非积分收敛的千差万别的个体、如果其频域步调节奏一致,则在对偶域会体现另一种非传统意义的“收敛属性”。
表面上毫不相干的各有个性迥异的一群人,却可能因为共同的音乐潜质,呈现其内在的隐含的更深层次的同一个性气质。
这个意义超震撼。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