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4日下午,上海展览中心第二活动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书发布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套重量级的丛书《大英博物馆之旅》书系、《博物学文化》系列和《万物简史译丛》隆重亮相。《博物学文化》系列主编、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与书展读者们分享了他们研究博物馆、博物学文化以及科学史方面的乐趣,并郑重向读者们推荐这三套丛书,并表示之所以会将该三套丛书放在一起发布,是因为这三套丛书都有相近的主题,都蕴含了人类的博物文化,让读者能亲近万物,溯源历史。
活动现场
《大英博物馆之旅》书系 最著名的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它拥有一批反映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艺术品和文物达600多万件,跨越了人类200多万年的历史。博物馆一直秉持着实用原则——藏品应向公众免费开放。这种原则也基于一种 “尽管人类文化间存在着差异,但是通过彼此的交流,它们是可以互相了解的” 启蒙思想。而博物馆就曾是这种人类跨文化研究的平台。
《大英博物馆之旅》系列图书也秉持着这一原则,首批推出三种图书,即《大英博物馆珍品之旅》《在大英博物馆读古希腊》《在大英博物馆读古罗马》。通过博物馆精心挑选出的珍品,这套丛书向读者分别展现了古罗马、古希腊、古埃的历史和辉煌文明,以及它们的人类文明史上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这套书提供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从各个侧面、领域去思索探究藏品背后的不同文化、民族之间的相同和不同,进而领悟到世界之间恒久的关联,洞察出我们彼此共同的人性。
《博物学文化》系列 传统科学史研究范围的新拓展
博物学(Natural History)是人类在宏观尺度上与大自然打交道、求得可持续生存的一门学问和技艺,涉及对大自然的观察、描述、分类、系统感知和利用。在自然科学的四大传统(博物、数理、控制实验和数值模拟)中博物学扮演重要角色。作为一种古老知识形态、认知方式的博物学在十九世纪迎来辉煌时代,随着各门学科的逐渐专门化而走向衰落,并退出各级课程体系。在还原论者眼中,博物学曾一度与肤浅、业余等词汇相**。
宏观的、整体性的、注重系统关联的博物致知思想与方法,并没有完全消失和过时,部分内容已融入到地质学、昆虫学、分类学、动物行为学等学科当中,并成为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在发达国家,博物学依然受到科学家和百姓的普遍欢迎,Natural History图书始终是最繁荣的出版门类之一。
数理科学和还原论科学描述的大自然日益技术化、碎片化。恢复、传承博物学,有着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修习博物学能丰富人生体验,便于个体洞悉进化之奥妙、发现自然之美,进而有助于提升环境伦理。基于博物学编史纲领的史学研究,也将重写人类文明进程的过去。
这就是本套《博物学文化》丛书的立意。担任丛书主编的是北京大学的刘华杰教授,
他一直致力于博物学文化、科学史、科学传播学方面的研究。近十年来,他主要关注博物学史与博物认知,探讨在现代条件下恢复博物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博物学文化领域先后出版了《看得见的风景:博物学生存》、《天涯芳草》、《博物人生》、《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等。
《万物简史译丛》 妙趣横生品味万物
本丛书从日本法政大学出版局原版引进,从1991年刊发至今已超过150本图书,曾获日本梓会出版文化最高奖。上海交大出版社引进其中6本精品图书,书名为:《枕》《桥》《箱》《瓦》《食具》《锯》。该系列每一本图书都配以大量精美插图,为我们饶有兴趣地诠释了万物的历史。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品味万物与人类文化的微妙关系。
该丛书从翻译到编辑,我社历经2年的呕心沥血之作。该丛书主编是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升远。由他组织了强大的翻译团队,才保证了此书的翻译质量和高品味。
2014上海书展期间,第一批推出的作品有:《枕》《桥》《箱》。
作者矢野宪一先生的《枕》,通过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为我们展示了从神的枕头、大尝祭的枕头到枕绘的世界的独特魅力;追溯了枕头材质的变迁;更以幽默风趣的笔调讲述了与枕头有关的传说、怪谈、民俗及奇闻轶事。使我们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品味着枕头与人类文化的微妙关系。
作者小山田了三先生的《桥》,以在人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现代桥梁的原型为例,解读了寄托在桥上的古人的思想,并追溯了桥所展示的传统技术的发展。通过书中一幅幅桥梁的照片,读者不仅可以形象地了解世界各地的著名桥梁的类型、结构与功能,还可以通过文字描述,一展联想的翅膀,在跟随作者游览中国的安济桥、威尼斯的里阿尔托桥、巴黎的新桥、印加的舟桥、以及日本的锦带桥和眼镜桥的同时,品味每一座桥所蕴含的深奥文化。
作者宫内悊先生的《箱》,以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箱”,它究竟有着的怎样的历史和文化?看似没有交集的世界各国的“箱”,相互之间存在着哪些不同,这中间又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本书从“箱”的原型、使用方法、民族技术、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列举大量实例,并配以近300幅精美图片,为人们展示了一个神秘而又多姿多彩的“箱”的世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 0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