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拍卖数据看专利价值
武夷山
Research Policy杂志2014年第3期发表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的Timo Fischer和Jan Leidinger合写的文章,Testing patent value ondirectly observed patent valu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Ocean Tomo patent auctions。此文的思路是,将在Ocean Tomo平台上拍卖的专利之成交价作为因变量,将专利文献的一些外部特征作为自变量,看看哪些因素影响着专利的价值。
Ocean Tomo平台是2006年建立的,专门拍卖知识产权,以拍卖专利为主,有时也拍卖商标、著作权、域名等。
为本项研究而建立的数据集包括1784项美国专利,其中61项拍卖成交。拍卖成功的专利中,IT类专利居多,故该样本的代表性不一定好。
由于拍卖价的分布是高度偏倚的,故取其对数作为因变量。
控制变量包括:
1. 自引;
2. 后向参考,即对过去的专利的引用,比如在攻击别人专利申请书中的权利要求时,就需要这样的引用。
3. 权利要求(的范围);
4. 通用性,若一项专利被IPC很多类别的专利文献所引用,则该专利的通用性强;
5. 专利年龄;
6. 几个哑变量,如专利的申请期,某专利是不是另一项专利或另一组专利的在先技术,专利被拍卖出去的那场拍卖会的情况,等等。
他们采用了Heckprobit模型进行估计。
研究发现:
1. 一项专利获得的前向引用数与专利价值正相关;
2. 一项专利被分配到的IPC类别数(反映专利的通用性)与专利的价值无关。
博主:关于第二点,别的实证研究也曾产生类似的结论。这一现象类似于以下情形:大家都说跨学科研究重要,但跨学科研究论文的被引次数却往往比单学科论文的被引次数低。也就是说,在目前,论文跨学科,反而不容易获得学者的认可;专利跨领域,反而不容易获得技术买家的认可(但这些专利不一定真的价值不高,只是未获买家的认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