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主按:2013年11月21日-23日,中国工程院主办、东南大学承办的“2013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在南京举办。东南大学为这个论坛设计了网站,其中有个栏目叫“筑意金陵”,分为“走近南京”、“走近钟山”、“走近东大”三块,做得很漂亮。下面粘贴“走近南京”部分,与大家分享。
(http://zh.arch-cah-cae.cn/history.jhtml )
1、基本信息
经纬:位于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
面积:总面积6597k㎡,建成区面积752.83k㎡(2012年)
城市精神: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
城市象征:辟邪
市树:雪松
市花:梅花
市歌:《茉莉花》
别称:冶城、越城、石头城、秣陵、金陵、建业、扬州、建邺、建康、秦淮、升州、蒋州、上元、白下、集庆、应天、江宁、天京、龙盘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博爱之都、开明之城、钟山风雨帝王城
南京简介
南京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江河湖泉相得益彰。全市林木覆盖率26.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7平方米,在全国位居前三甲。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她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
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自然与人文风光
南京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钟山风景区、夫子庙风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身处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及自然风光之中可以选择中国游览路径,以寻得南京的城市意象,体味金陵文化之旅。即可在南京城内散落的六朝遗迹可感受“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六朝怀古游;也可漫步这座古城,在随处可见的大明胜迹中体验明代的辉煌历史。即可追随郑和的遗迹,感悟其28年间谱写了壮丽的七下西洋航海之歌;也可通过现存的1000多处民国文化遗迹,沉浸于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巍峨壮观的伟人陵、秀丽苍翠的林荫道。即可在散布于城市各处的宗庙寺宇中体会不同的宗教信仰及交流;也可畔枕秦淮,享受桨声灯影独特城市文化。
交通
现代化的南京构建了水陆空一体化的现代交通格局,为方便快捷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铁路:
南京是连接华北、华东和华中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国家东部地区铁路交通枢纽中心。市内的主要铁路客运站有南京站和高铁南京南站。
航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是江苏省的门户机场,国家主要干线机场,与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互为备降机场,是国家大型枢纽机场,国家区域交通枢纽。
地铁:
南京第一条地铁于2005年9月3日正式运营,目前通车地铁里程为85公里。到2030年南京市的轨道交通线网将由17条地铁、轻轨线构成共计655公里的网络。
公路:
南京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居全国中心城市前列,高速公路网密度位居全国中心城市第二,省会城市第一。多条高等级公路呈放射状通往本省及周边省市。市区有4个长途汽车客运站,其中中央门车站是全省发车规模最大、客流量最大的客运站。
南京城市风貌与建筑特色
南京名城的保护继承了古都历史文化的精华,充分发挥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气势恢宏的城市特色,从整体上把保护环境风貌、城市格局、文物古迹、建筑风格和发掘历史内涵等各个方面融于各区域保护规划中,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保护体系。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目标是: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江滨城市。?
南京的传统建筑具有江南建筑的典型特色,粉墙黛瓦的建筑格局是的传统的建筑聚落格调素雅,体现了金陵特有的人文气质。目前保存较好的传统建筑群以甘熙故居为代表,甘熙宅第又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
南京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近代建筑遗存较多且门类齐全,其中多数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尤其由于南京曾为民国首都,大量的民国时期建筑形成了南京建筑景观中一道独特风景。在“南京近代建筑调查”中,共发现民国建筑154处,大部分保存完好,其中20出至今仍被市委中近代建筑的精品。目前主要的民国建筑集中在中山陵、总统府、原中央大学旧址(今东南大学)以及颐和路附近。近年来南京市对既有的民国建筑进行了保护性再利用,以及整体性的修缮维护,出现了1912街区等一系列将现代生活气息融入传统建筑氛围的作品,使得历史的辉煌在新的时空框架下再现。
1、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期)
始建于1985年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由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齐康担任总体设计。整座建筑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弘,庄严肃穆,被誉为一部用石头筑成的史书,先后荣获“中国八十年代十大优秀建筑设计”和“中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十佳”等殊荣。
纪念墙镌刻着的醒目的中英日三国文字“遇难者300000”触目惊心,转过墙后,由上而下,俯览全景,所见是凄凉一片的卵石广场。卵石广场象征死亡,与田边的青草构成一种生与死的对比。沿着环绕的参观路线,布置了13块纪念石,每块代表一处在南京的掩埋地。纪念馆的正面刻着邓小平同志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6个字。鹅卵石地上,寸草不长,几棵纹丝不动的枯树后面是一座母亲的塑像,她悲痛无力地伸着手,找寻她失去的亲儿;在她后面,是半地下的遗骸陈列室,造型像一具巨大的棺椁,强烈的死亡气氛,得到了充分的渲染;而沿边的常青树和石砌小径,片片碧草,使人感到生气和生命,一种“野火烧不尽”的无限生命力和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紧紧地扣住了“生”与“死”的主题。当人们走进如同墓穴的陈列馆,那一幅幅地狱般的画面让人震撼,仿佛感觉有撕裂人心的哭声在空间和时间中不断地回荡。 这是全国第一座抗战史系列的纪念馆,先后获得“中国八十年代十大优秀建筑设计奖”和“中国九十年代环境艺术设计十佳”等殊荣。
1996年8月,全国政协委员齐康先生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议,纪念馆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对中国人、日本人,乃至全人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由何镜堂担任总设计师,纪念馆位于南京市近郊,扩建用地呈狭长的船形。故设计方案赋予其弯刀的理念,用“军刀”象征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以深埋在土中“折断的军刀”隐喻正义战胜邪恶,象征中华民族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战胜强敌,将侵略者送上历史审判席。
新展馆整体形状犹如一艘“和平之舟”,东部拔地而起的高大船头是陈列展厅,周边庄严肃穆的广场可容纳万人集会;中部是原馆的遗址悼念区,西部大片开阔区域是树木葱茏的和平公园。
何镜堂院士在向记者介绍当初的设计思路时表示,南京大屠杀是一个震惊全人类的重大事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再现当时的真相,牢记历史,面向未来是整个场馆的主 题。该馆既有中国的传统风格,又结合了现代境外最新设计理念,既保持了原有场馆的设计风格,使扩建的新馆与老馆自然过渡,又在原有基础上创新,融入和平的 新理念,在完整性上创造了和谐、统一,达到大气磅礴、震人心魄、堪称一流的良好效果。
新馆的设计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金奖”、“第五届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中国建筑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鲁班奖”等多项奖项。
3、南京江宁织造府博物馆
由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先生主持设计的江宁织造府,位于南京的市中心大行宫地区。清朝康熙皇帝6次下江南,有5次就住在江宁织造府内。这里的地名大行宫的称呼即由于康熙和乾隆两个皇帝在此住过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曹雪芹于康熙50年公元1711年就诞生在江宁织造府内。计划重建的江宁织造府,将恢复江宁织造府原貌,内设曹雪芹诞生处、曹雪芹故居陈列馆和现场织造云锦博物馆,专门研究文学巨著《红楼梦》的红楼梦文学馆也将设在其中。
博物馆整体建筑为江南园林的风貌。从南望北建筑叠叠高起,如同一幅山水画。身处府内,朝北、东、西三面均不见现代高楼。从外面绕一周看,江宁织造府是一幢现代博物馆的模样,幕墙中间,伸出两个古代亭台的飞檐,推门而入,南侧是一处幽雅的江南园林,北侧则是一幢繁华楼台。江宁织造府的园内北侧是层层叠叠4层亭台楼阁,遮挡了周边的建筑,看不到一丝都市现代建筑的痕迹。
再造的江宁织造府除了力求还原原貌外,更多的细节将体现《红楼梦》的精髓,比如下沉广场的出口设计了一石笋,寓意小说开篇之“青埂峰”,游客在逛亭台楼阁时看到的楹联匾额内容出自原著,并由当代红学名家手书。
江宁织造博物馆透过玻璃门,就看到馆内有亭台楼阁,有小桥流水,有回廊水榭。从博物馆南面的花园往北望去,看到西面的建筑物共有4层殿阁楼台,穿插“楝亭”、“萱瑞堂”、“戏台”和“有凤来仪馆”等4组代表性建筑。最高的建筑是西北角上的“楝亭”,它是整个“江宁织造府”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整体建筑的最高处,高20余米。
4、南京博物院二期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第二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省级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全国重点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大馆,后因时局关系,仅建“人文馆”,即现在的南京博物院大殿,该建筑为仿辽代宫殿式,由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为博物院主楼,整个大殿雄伟壮观,是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其结构部分按《营造法式》设计建造,某些细部和装饰兼采唐宋遗风。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支持人,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程泰宁先生主持设计的南京博物院二期已完工。改扩建后的南博,形成“一院六馆”的 格局,即历史馆、数字馆、艺术馆、特展馆、非遗馆、民国馆。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的规划设计保留了南京博物院老的大殿和以紫金山为背景的天际线,形成由北向 南,包括特展馆、艺术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三位一体的新建筑,高低起伏,浑然一体。既有传统元素,又富有现代气息,与老大殿形成对比,交相辉映。
在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下,现代的南京将以主城为中心,形成河西、仙林、江宁、浦口等多个分中心,其中河西板块将成为南京的中央商务区。随着河西新城的建设有序展 开,呈现出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新活力。同时南京在建筑设计领域日渐国际化、开放化,佛手湖实验建筑组群,紫峰大厦,河西十大标志性建筑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 的新建筑为南京的城市建筑标注新的注解,成为新的南京城市名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