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及中国高被引作者状况比较 精选

已有 15361 次阅读 2011-10-9 16:45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中国, 美国, 日本

l  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及中国高被引作者状况比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乌云其其格 研究员

(全球科技人才工作要览,2011年第15期)

(想读图表的请看以下链接的“美国”文件,不介意看不到图表的请直接读以下文字。我们三年前做的十分类似的分析见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51283--博主)

20111009美国.doc

日文原文见dis078j.pdf

最近,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发表了一份报告,对ISIHighlyCited.com的(截至2011年初检索时,收录的是1981年到2007年间发表的论文)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科学家的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在介绍这份报告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就中国高被引研究人员的情况作了简单介绍。

一、美、英、德、日四国的高被引作者数量及基本情况

1981年到2007年发表的论文中,入选ISIHighlyCited.com的高被引作者共有38个国家的6293人,其中美国4125人、英国483人、德国261人、日本264人;这些研究人员中可以找到履历的作者有3749人,其中美国2407人、英国310人、德国145人、日本128人,四个国家合计2990人,占了有履历作者的79.8%,这些人就是完成本次研究的样本。图1显示了四国高被引作者数量;图2显示了被引频次排在前10名的国家及其所占份额。

1  美、英、德、日四国高被引作者数量

2  各国高被引作者所占份额

根据联合2009年人口统计结果计算出的4个国家的每100万人口中的高被引作者数是:美国13.1人、英国7.8人、德国3.2人、日本2.1人。以OECD统计的全时研究人员数量(美国1412639人、英国251573人、德国301295人、日本682757人)为基数来计算的4个国家的每万名研究人员中的高被引论文作者数量是:美国29.2人、英国19.2人、德国8.7人、日本3.9人。

3  美、英、德、日四国高被引作者的相对数量

从年龄状况来看,四个国家的高被引作者的平均年龄偏大,均在63岁左右。

4  四国高被引作者的平均年龄

从高被引作者的性别构成来看,女性所占的比例偏低:美国的高被引研究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7.3%、英国为3.9%、德国为1.4%、日本为0.8%

5  高被引作者中女性所占比例

 

6显示了载入履历时研究人员的所在地与出生国的一致度。履历记载中四个国家研究人员中出生国不详的情况较常见,但是有记载的仍占多数;美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中所在地与出生国相一致的比例不足50%,美国是43.5%,英国是49.4%;德国研究人员的所在地与出生国相一致的比例达到了69.7%,日本的达到了79.7%

在美国,出生国与所在地不一致的研究人员的比例是19.4%467人),其中,英国人87人、加拿大人39人、印度人32人、德国人24人、中国人21人、其他国家共计264人。在英国,出生国与所在地不一致的研究人员的比例是12.9%,其中有7人来自澳大利亚、6人来自美国。在德国,出生国与所在地不一致的研究人员的比例是19.3%,其中有6人来自英国、5人来自澳大利亚。而在日本,出生国与所在地不一致的研究人员的比例是1.6%,仅有2人,而且这2人均来自中国。这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以下事实:其一,美国在人才吸引力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其二,美国、英国、德国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顶尖人才的国际流动;其三,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中国的顶尖学者流失较为严重。

6  出生国与所在地的一致性

二、美、英、德、日四国高被引作者的职业发展情况

7显示了美、英、德、日四国研究人员有无博士后经历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除德国外,其他三个国家的高被引研究人员中有大约30%的人具有博士后经历记载。这说明博士后研究在发达国家的学术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7  高被引作者中有博士后经历记载者所占比例

假定退休年龄是63岁,从本科毕业到63岁退休期间,这些高被引作者在其职业生涯中,有很多人都具有在国外工作的经历,而且其中有些人甚至在34个国家工作过,从平均数来看,美国的高被引作者平均在1.9个国家工作过,英国为2.5个、德国为2.8个、日本为1.9个。

8  高被引作者在国外工作的经历

美、英、德、日四国高被引作者中有很多人都具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美国的高被引研究人员中有28.6%的人曾经在企业工作过,英国的这一比例是26.8%,相对于美国和英国,德国及日本的这一比例偏低,分别是17.9%14.1%

9  高被引作者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者的比例

三、中国高被引作者的基本情况

在上述日本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中国的高被引研究人员情况与之作一简单对比。

ISIHighlyCited.com进行的最新检索显示,中国入选的研究人员有7名,中国香港19名,中国台湾19名。

7名中国大陆的研究人员分别是:中科院安芷生(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陈和生(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高濂(中科院兼职)、上海东华大学何吉欢、中国科技大学钱逸泰(中科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涛、上海复旦大学赵东元。

从年龄结构来看,以上7位科学家当中有4位出生于1940年代,有3位出生于1960年代(何吉欢、张涛、赵东元),平均年龄为58.8岁,低于美国(64.1)、英国(62.7)、德国(64.6)、日本(63.6)高被引作者的平均年龄。

从性别结构来看,以上7位科学家均为男性,我国的女性科学家无一入选。

从研究经历来看,除何吉欢(不详)以外,其他6位科学家均有海外学习或与海外机构从事合作研究的经历,而且平均在2个国家有过研究经历;但是,7位科学家均无企业工作经历。

四、结论

1.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高被引作者数量相比,我国的高被引作者数量明显不足:美国每万名研究人员中的高被引作者数量29.2人,英国是19.2人,德国是8.7人,日本是3.9人,而中国总共只有7人,不难看出其中差距。

2.美国在人才吸引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是美、英、德之间具有一定的国际人才流动性。中国的顶尖人才流失仍然较为严重。

3.中国作者的平均年龄虽然明显低于美、英、德、日四国的作者,但由于中国作者入选人数太少,不足以说明问题。性别结构亦然。

4.从职业经历来看:美(28.6%)、英(26.8%)、德(17.9%)、日(14.1%)四国作者中都有部分人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这些国家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性较好,而与此相比,我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不够畅通。



论文与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94897.html

上一篇:[转载]我们所的外国“老爷爷”
下一篇:26岁的生命突然消逝了,不需要个说法吗?
收藏 IP: 219.142.138.*| 热度|

46 许培扬 王芳 武京治 田仁飞 高建国 崔庆彬 王涛 刘俊明 赵凤光 夏鹭 刘艳红 刘玉仙 刘立 赵星 王守业 陈湘明 徐耀 惠小强 王安邦 李泽波 何应林 李永丹 吴云鹏 陈绥阳 刘用生 肖振亚 岳金星 王修慧 李学宽 杨月琴 魏瑞斌 钟炳 俞立 唐常杰 曹聪 罗帆 柏舟 赵美娣 郑自刚 crossludo arpku Imperfectionist niming007 cas409 htli Geis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