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基于文化的技术

已有 4238 次阅读 2010-5-7 08:12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基于文化的技术

武夷山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Willem H. VanderbergBulletin of Science, Technology & Society杂志 2004年第三期发表文章,Skill acquisition and the loss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技能习得与适用技术之丧失),文章说:

 

与基于文化的技术相关的超意识知识(mataconscious knowledge)将每一事物同人生和社会中的所有其他事物给象征性地(symbolically)联系在一起,而现代技术的超意识知识则将每一事物同技术专业世界中的所有其他事物给象征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基于文化的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适用技术,而现代技术不是。

科学进路将(关注的)情境限制于学科内部的智识世界和实验室内部的物理情境,因此,比传统进路更高效。然而,科学知识的指数增长伴随着无知(对于在抽象过程中丧失了的理解力的无知)的指数增长。

要想有一个更人道、更公正、更和平、更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我们就必须创造出更加情境丰富的知行过程(knowing and doing)。

 

博主:中医药诊治技术是典型的“基于文化的技术”,中医药的认知和诊治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情境丰富的过程。

我曾写过“知识经济同时又是无知经济”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2/216656.html)。Vanderberg在这里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同样的道理:知识的增长伴随着无知的增长。这里的无知尤其是指这样一种现象:由于人们日益面对的是抽象的情境而不是丰富的情境,原先具备的理解力会逐渐丧失,可是,人们丧失了如此宝贵的能力却茫然不晓。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大力倡导博物学,我猜测部分原因也在于:博物学有助于保持甚至强化这样的理解力吧。顺便说一句,下周四下午两点,刘华杰教授将在本所第五会议室(196房间)讲“博物学传统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欢迎大家来捧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20857.html

上一篇:[转载]全球化中与我国科技期刊相关的自我歧视
下一篇:[转载]书中的道理在书外 人文的道理在天文
收藏 IP: .*| 热度|

21 刘耀 张檀琴 陈绥阳 王号 钟炳 杨秀海 卜王辉 刘立 吉宗祥 盖鑫磊 吕乃基 杨芳 蔣勁松 魏玉保 陈湘明 许文婕 李泳 许培扬 丛远新 夏飞 qiaobeibei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