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学与世界观
武夷山
2008年1月5日出版的《新科学家》杂志发表了出生于英国的整体论物理学家David Peat撰写的题为“被世界观所束缚”(Trapped in a world view)的文章。文章说:
美国量子物理学家戴维. 玻姆认为,欧洲语言完美地映射了牛顿物理学的经典世界。Peat教授说,量子效应相对说来是基于过程的,因此,需要一种动词丰富、名词起次要作用的,基于过程的语言来加以描述。
为此,玻姆等科学家和Peat教授拜会了一些美国土著族裔的长者,后者分属于Black Foot、 Micmac 和Ojibwa部落,他们都说阿尔冈昆(Algonquian)语族的语言。他们的语言缺乏分类概念,比如把世界分成树、鱼、鸟等等。比如,阿尔冈昆语族中的蒙太奈(Montagnais)语中的这样一句话“Hipiskapigoka iagusit”, 1929年出版的一本词典将其翻译成The magician/sorcerer sings a sick man( 魔术师/巫师唱一个病人)。(博主:估计其意思是,巫师对着病人吟唱,如我国的跳大神)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阿尔冈昆语言专家Alan Ford说,这个译法完全歪曲了蒙太奈人的思维过程。那句话反映的是:有一项歌唱的活动,是个过程。歌是活的,歌唱在进行中,在此过程中有一位巫师,有一位病人。
操阿尔冈昆语的人群持这样的世界观:世界是滚动、变动着的,实体涌现出来,又折返回世界的流动中。一个人的名字在其一生中都在变化。
阿尔冈昆人的思维方式与量子理论所揭示的现实甚为吻合。玻姆将粒子看成更接近过程的一桩事物,而不是将其看成实体。事实上,在20世纪的头几十年,物理学家关注的重点是基本粒子,后来,他们转向基本的对称性和对称破缺,也就是更关注过程了。
博主:过去大家认为,自然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对规律的理解上也不应有文化差异。而本文认为,欧洲人的语言与思维适应牛顿力学,不适应量子力学,反倒是一些所谓落后部落的语言与思维方式适应量子力学之类的强调过程的新科学。这一观点无异于在认识论领域中的核爆炸!
本人曾经指出:“英语名词为魂,汉语动词为魂”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767)。动词为魂,就与阿尔冈昆语比较接近。但是,汉语并不缺乏分类,比如,古人早就用“虫”来概括动物界,有大虫(老虎)、长虫(蛇)、倮虫(总称无羽毛鳞甲蔽身的动物,有时也专指人类)、介虫(指有甲壳的虫类及水族,也泛指除鳞、羽、毛、倮之外的其它动物),等等。换句话说,中国人不仅在行为方式上强调中庸之道,我们的语言也恰好处于英语与阿尔冈昆语之间。因此,中国人无论对于牛顿力学还是量子力学,都不难接受。
我还猜测:中国人接受进化论比较容易,除了人们已经指出过的一些因素外,也许也与中文语言所反映的思维特征有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