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主按:蒋国华教授为《科学计量学手册》一书写的序,回忆了科学学和科学计量学在中国的缘起,是宝贵的史料。经本书主编同意,将此文贴在这里。
蒋国华 | 《科学计量学手册》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23-12-19 21:02 发表于北京
《科学计量学手册》序
文 | 蒋国华
作为一位几乎为中国的科学学/科学计量学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的老科学工作者,今年遇到的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得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李杰博士组织主编了一本《科学计量学手册》。行将付梓之际,李博士还热情地迭致电话,恳请老朽为之写个序文。
古人云:“气同则从,声比则应。”李博士之邀,说句心里话,我是非常乐意的。一是借以对科学计量学在中国的诞生与发展,作为过来人,有个简单的回顾,这对于年轻后辈或许是有益的;二是趁机对我国科学计量学的今天和明天做个短评,以俟有志于科学学/科学计量学研究的青年才俊参阅、批评和辩论。当然,若能成为学术批判的“靶子”,亦不失好事一桩。
钱老是我国科学界明确提出开展科学学研究的第一人。
研究表明,作为我国最早著文倡导开展科学学研究的大科学家,早在1977 年12 月9日,钱老就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文,其中指出:“当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高度综合而又有基础到应用的严密结构的体系,就应该有一门代替消亡了的自然哲学的学问,它专门研究科学技术体系的组织结构,研究体系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研究科学技术与哲学的联系等。这也可以称为‘科学的科学’。这门学问在以前不会有,因为自然科学没有形成体系,当然也不会有研究体系的学问。”①
那么,明确支持我国科学界开展科学计量学研究的第一人又是谁呢?其实,还是钱老!
众所周知,中国科学学的早期组织是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后,1979 年春夏之交,先后成立的隶属中国科学院学部办公室的“科学学全国联络组”②和隶属北京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的“科学学研究组”③。前者是其时主持中国科学院日常工作的常务副院长兼党组书记李昌和副院长钱三强指导下成立的管理组织,下设办公室,由赵文彦、李秀果、任丰平负责,工作人员有赵红州、蒋国华、汪佩君;后者则是北京科协下属新兴研究会创设的研究组织,该研究组共计39人,该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霍俊任组长,王兴成、李秀果、杨沛霆、金良浚、周文森任副组长。记得“科学学全国联络组”成立不久后的一次碰头会上,赵文彦非常高兴地把国防科工委钱学森办公室寄来的一个厚厚的资料袋交给了赵红州,打开一看是普赖斯的名著《小科学,大科学》(Little Science,Big Science)④的复印件。钱老的简短附言告诉我们,该书是普赖斯本人亲自寄赠给他的,现在把复印件转赠给我们。此后,在征得钱老同意的情况下,我们给普赖斯写了一封信。没想到,普赖斯很快就回了信,从此开始了我们和普赖斯(默顿和加菲尔德在普赖斯身后联名敬称他为“科学计量学之父”)之间差不多四年的交往和友谊,直到他不幸心脏病突发,于1983年9月3日辞世。正是普赖斯告诉我们,匈牙利科学院于1978年创办了《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杂志并建议我们投稿。
由此足见,钱老亦是我国科学界开展科学计量学研究引路的第一人。
此外,当年赵红州听说有科学计量学这门新学问,特别兴奋。这是因为他还在中国科学院河南罗山干校时,便以艰难得到的《复旦大学学报》刊登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靠做卡片和纸笔计算,1974 年独立发现了后来才知道的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现象,即“汤浅现象”⑤。红州曾对我说:“咱们做的不就属于科学计量学范畴吗?!”他兴冲冲地按普赖斯的建议,把他书稿中的“科学劳动的智力常数”一节译成英文,寄给了《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编辑部执行主编布劳温。有趣的是,布劳温又将红州的文章直接寄给普赖斯评审。普赖斯不久即回信称,他通过了大作评审,而且就英文文字做了些许理顺工作。经普赖斯亲自修改后,红州的文章很快刊登了⑥。随后,没有想到的是,索要抽印本的明信片像雪片一样从世界各地飞来。据我记忆,索要抽印本的明信片有五六十张,涉及全球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所。
初战的胜利总是非常鼓舞人的。红州曾多次对我说过,今后主要研究方向就是科学计量学了⑦。此后,红州与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简述如下:
(1)红州连续在《科学计量学》杂志上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包括我俩合作的2 篇),以至于1987 年11 月25 日,普赖斯去世后原创刊“四主编”架构撤销、升任该刊唯一主编的布劳温来信,邀请赵红州出任该刊编委。
(2)创新和开辟科学计量学研究新课题、新领域,诸如知识单元的智荷及其表示方法、科学知识的波谱结构、物理定律静智荷值分布规律的分维表征、知识结晶学研究、阶梯指数规律研究、科学发现的动力学模型、科学发现的采掘模型、物理定律的知识熵表示问题、科学发现年龄定律的威布尔分布,等等。必须指出,由于我俩的数学功底不足,有几项研究及论文是和我国著名科学计量学家梁立明教授、唐敬年教授和物理学家刘易成教授、王国忠教授合作完成的。
(3)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开创了科研量化评价的新领域。
(4)首创开发了中国的大学排行榜。这是在1987 年,只比美英晚了几年!我们用北图购买的纸质版的加菲尔德《科学引文索引》(SCI),对我国高校科学论文产出做计量排序,当时并不知道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于1983年在全球首创搞起了美国的大学排行榜。不过,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的第一份排行榜指标只依据“大学声誉”的问卷调查,与科学计量学不沾边⑧。
(5)进行了科学计量学的拓展研究⑨。
(6)成为科学计量学国际交流的开拓者和引领者。普赖斯不仅两次邀请我们去夏威夷美国东西方中心出席国际研讨会(因为外事手续问题,我始终没能成行),他还热情介绍了多位极富创新能力的学者与我们相识与交流。原本红州设想,1983年9 月夏威夷会议拜见普赖斯时,要亲自邀请他次年来华访问。给中国科学院外事报告、筹措接待经费等都准备得差不多了,没想到普顿斯突然去世了。于是,我们转而于1985 年邀请了贝尔纳的嫡传弟子、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伦敦大学教授马凯⑩,1986 年邀请了布劳温,二人成功访华⑪。布劳温口才了得,符志良教授权充匈牙利文翻译,语言准确、流畅、幽默,在友谊宾馆的连续几场报告,座无虚席,轰动一时。这段时间与我们建立起密切交往的还有德国科学学家万英加特,瑞典科学学家厄尔英加,印度科学学家拉赫曼,苏联科学学家纳里莫夫、多勃罗夫、马列茨基、格列诺伊、海通,等等。特别是纳里莫夫,他是莫斯科大学科学理论国家实验室主任,“Наукометрия”(Scientometrics/科学计量学)一词的创立者。他在1969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科学计量学专著——《科学计量学:把科学作为信息过程来研究科学的发展》⑫。海通在1983 年也出版了一本专著《科学计量学:现状与前瞻》⑬。
红州去世之后,我和金碧辉、梁立明、武夷山、邱均平、郑文艺、李志仁、孙诚等携手,发挥科学计量学研究团队的力量,继承红州的科学创新精神,在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历届领导吴明瑜、冯之浚、方新、穆荣平、张碧晖等的鼓励和支持下,把中国科学计量学国际交流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1998 年12 月4—6 日,在北京首次召开了“大学科研评价量化问题国际研讨会暨第五次全国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术年会”,成功邀请了鲁索、克雷奇默、埃格赫等国际著名科学计量学家来京参会交流,由此开启了我国科学计量学工作者国际交流的新篇章⑭。重要标志就是经申请成功的第9 届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大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简称ISSI)于2003 年8 月25—29 日在北京成功举办⑮。尤其值得在中国科学计量学发展史上大书一笔的是我国著名情报学家、文献计量学家邱均平教授,他不仅把我们在北京首办的“全国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术年会”承接过去,连续举办至今,而且经他精心策划和组织,2017 年10 月17 日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武汉大学承办的第16 届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ometrics & Informetrics)在武汉顺利举行,近200 名参会代表来自33 个国家和地区。此外,特别值得提的还有几件事。首先是1989 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研发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CSCD收录了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自提供使用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 ”。其次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该所不仅建有我国最早中文数据库之一的“万方”、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还和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联合创办了科学计量学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12月9日),设立有开放基金研究项目,以推进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工作。再次是大连理工大学,在刘则渊领导下,创建了网络-信息-科学-经济计量(WISE)实验室,带领WISE实验室团队在中国开拓了知识计量学与知识图谱研究的新方向。
记得在26 年前,我应命写过一篇综述性文章,题目就取作《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今天和明天》⑯。今天恰似历史重复一般,又应命为《科学计量学手册》写个序。前面,有关“科学计量学在中国的诞生与发展”之“简单的回顾”写完了,行文至此,疑似也要对“明天”说几句话。
现在学界公认,科学计量学已是一门对科学自身进行定量研究的显学。这里的“科学”不仅指作为人类知识体系的科学,也包括作为社会活动、社会建制和社会产业的科学。自莫斯科大学纳里莫夫提出“科学计量学”这个学科术语以来,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我们回首过往,科学计量学做了些什么呢?毋庸讳言,绝大多数研究基本是研究作为后者的“科学”,对于前者的“科学”,对不起,所做研究真可谓凤毛麟角。尽管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作为1978年匈牙利科学院科学计量学杂志创始四位主编之一,在其“主编寄语”中说过,用论文对科学进行计量要远比用货币对经济进行计量准确得多⑰。但显而易见的是,论文内容本身才构成和反映人类知识体系,而科学论文的数量、引文、研究人员数、研究经费数、普赖斯指数、h指数、洛特卡定律、布拉福德定律、齐普夫定律,等等,基本上与科学的社会活动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对于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来说,只能算作一种折射。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云:“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非常荣幸的是,我国科学计量学工作者非常熟悉又备受尊敬的鲁索教授,在其为《科学计量学手册》的序文中恰恰也有相似的表述。鲁索写道:“因此,研究包括科学计量学在内的科学,必须聚焦数学概念,特别是适用于研究复杂系统的概念。遗憾的是,我们许多的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研究同仁,一段时间以来都把眼光窄窄地盯着用于评估的指标及其应用上了。”这个提醒其实在20世纪60年代,普赖斯在为纪念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发表25周年的撰文中就指出过。普赖斯告诫说:“‘科学的科学’如果把那个应用目的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它将会破产。这里,我们应当记住这个历史教训,并且必须懂得,所以要探索这些知识,就是为了获得知识所提供的全新认识,而不管它把我们带到哪里。” ⑱
《科学计量学手册》从策划到词条撰写都非常好,堪称佳作。尤其是李杰博士还邀请了17 位“普赖斯奖章”得主,为青年科学计量学研究者写了热情洋溢的鼓励寄语,可谓锦上添花。
际此《科学计量学手册》付梓问世,谨向该书的主编们、一众青年才俊致谢!致敬!
注:
①蒋国华. 钱老的创新思想引领科学学研究:追忆钱老指导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研究二三事[N]. 科学时报,2009-12-17(A03).
②李秀果,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早期组建过程的回忆,2022 年9 月20 日私人通信获知。
③北京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成立于1979 年夏)科学学研究组成员:王兴成、段合珊、李惠国、范岱年、杨沛霆、郑慕琦、韩秉承、丁元煦、刘仲春、柴本良、骆茹敏、贾新民、徐耀宗、符志良、刘泽芬、李汉林、李莲馥、莫慧芳、任亚玲、赵红州、王敏慧、李秀果、曹听生、桂树声、崔佑铣、胡乐真、蔡文煦、李延高、金良浚、霍俊、邸鸿勋、王通讯、雷祯孝、朱新民、许立达、王士德、蒋国华。资料来源:早期油印原件,蒋国华存稿。
④PRICE D J S. Little Science , Big Science and Beyond[M].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6.
⑤赵红州. 科学能力学引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92.
⑥ZHAO H Z. An Intelligence Constant of Scientific Work[J]. Scientometrics, 1984,6(1):9-17.
⑦蒋国华. 科学学的起源[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74.
⑧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 我国科学计量指标的排序[N]. 科技日报,1987-09-13.
⑨蒋国华,方勇,孙诚,等. 科学计量学指标在职称评审中的应用:石油大学案例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02):25-28.
⑩赵红州,蒋国华. 在科学的交叉处探索科学: 从科学学到科学计量学[M]. 北京:红旗出版社,2002:622-633.
⑪司佾. 科学计量学家布劳温教授访问中国[J]. 科学学研究,1986(4):109-110.
⑫НАЛИМОВВВ.,МУЛЬЧЕНКОЗМ.,Наукометрия:изучение развития науки как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го ороцесса[M]. Москва:Наука,1969.
⑬ХАЙТУН,С. Д.,Наукометрия:Состояние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M]. Москва:Наука,1983.
⑭蒋国华. 科研评价与指标[M]. 北京:红旗出版社,2000.
⑮JIANG G H,ROUSSEAU R,WU Y S.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 [C].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2003.
⑯蒋国华. 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今天和明天[J].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1997(7-11).
⑰PRICE D S D. Editorial statements. Scientometric[J]. Scientometrics, 1987,1(1):3-8.
⑱戈德史密斯,马凯. 科学的科学:技术时代的社会[M]. 赵红州,蒋国华,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244.
蒋国华
中国著名科学计量学家,中国科学计量学创始人之一,资深教育研究专家,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原副理事长兼科学计量学专委会主任。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兼科普翻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教育研究分会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主要涉足专业领域:科学学、科学计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民办教育、大学科研评价与大学排行榜研究以及城市科学。
下面是三个购书页面链接:
《科学计量学手册》当当购书链接: http://product.m.dangdang.com/29665836.html?unionid=537-50-:-dd_3
《科学计量学手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微店购书链接:https://j.youzan.com/UFJ2cd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