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家、科学史家Evelyn Fox Keller去世了
武夷山 编译
1987年6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赵台安和赵振尧翻译的著作《情有独钟》,这是1983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女士的传记,作者是伊夫林·凯勒(Evelyn Fox Keller)。
凯勒于2023年9月22日去世了,享年87岁。2023年12月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科技史与科技哲学研究所的科学史家Marga Vicedo女士撰写的凯勒的小传。
凯勒(1936–2023) 是数理生物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史家,她对将科学视作男性活动的习惯提出了挑战。
凯勒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性别与科学之研究;关于语言在型塑人类观察与研究世界的方式方面的作用之研究;对现代生物学若干关键概念(如基因)之分析。 她的研究表明,近代科学构建客观性的方式是贬低习惯上归于女性的一些特质的。她的这一成果是开创性的,开辟了用更好的方式做科学的可能性。
凯勒生于纽约市的一个俄国移民家庭,是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三个孩子长大后都在学术界工作。1957年,她在布兰代斯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然后去哈佛大学攻读理论物理学。由于当时性别歧视严重,物理系对女生读物理并不支持,她决定转向她哥哥Maurice Fox(也在哈佛念书)所学的专业——数理生物学,并于1963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她去了纽约,做过不同的非全时教学和科研工作。1972年,纽约州立大学帕切斯分校给她提供了一个岗位,使她能够进行跨学科研究工作。
凯勒注意到,若没有其他女性学者的支持,一位女性兼顾婚姻、做母亲和科学职业是很难的。这一经历唤醒了凯勒的女性意识,促使她将科学看作一项也是由性别角色所塑造的人类制度,同社会中的其他制度一样。于是,她的女性观型范了她的科学观。
为什么女科学家这么少?为什么科学被视为男性的事业?一边思考着这些问题,凯勒一边启动了两个项目:一是对性别和科学的研究,二是撰写遗传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的传记。她完成的传记A Feeling for the Organism (1983,《情有独钟》) 是关于科学中的女性之历史的最早期作品之一。她认为,麦克林托克将基因组视为一个整体的能力使她能够发现一些前人都未曾想象过的现象,例如玉米基因转座。
在Reflections on Gender and Science (1985,关于性别与科学的反思)一书中,她对将科学视为男性事业的历史定义发起挑战,也反对将通常归结于女性特质(如感性与主观性)的一些东西排斥在科学之外的做法。她提出另外一种称为“动态客观性”的进路,该进路接受而不是排斥科研人员的主观性。
凯勒对性别与科学的研究遭到一些批评,但变得很有影响。尤其是,凯勒的《情有独钟》出版几个月后,传主麦克林托克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是这本传记更是名声大噪。
由于其学术成就,她于1988年(时年52岁)在加大伯克利分校获得教授职位,1992年成为哈佛大学的教授。她在哈佛一直工作到退休。
在其职业生涯的后期,凯勒考察了现代生物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发表了几本著作:Refiguring Life:Metaphors of Twentieth-Century Biology (1995,重新给生命打比方:20世纪生物学的譬喻);The Century of the Gene (2000,基因世纪);Making Sense of Life (2002,理解生命)。她的研究表明,科学进步不仅需要有经验研究,也需要对相关概念不断进行修正。尤其是,她呼吁大家摒弃这样一种简单化的基因观:基因是决定着生命体性状的遗传单位。在The Mirage of a Space between Nature and Nurture (2010,先天与后天之分野的虚幻性)一书中,她争辩说,先天后天之争是基于一些模糊的概念,这些概念忽视了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复杂互作用。
凯勒成功地吸引了大家对语言、隐喻、性别和主观性的关注,她的研究表明,这些东西也与科学有关。尽管凯勒有时候被错误地看作是科学的批判者,但她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即倡导用更公平、更合理的方式来亲身体验科学和做科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