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31)

已有 2723 次阅读 2021-7-9 19:07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31)

武夷山

 

第一则

 

    本文用以反映信息行为的三句陈述太一般,没有谁会反对,也就是说,这三句话所能获取的有用信息反而十分有限。建议作者修改标题,不要强调“信息行为视角”,因为这不是本文的亮点,反而是弱点。

    主要缺点是,填写问卷者人数太少,且恐怕主要是硕博士研究生在填写,这样搜集来的信息肯定有偏。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只研究了正当的引用动机,这就使文章的价值大打折扣。其实,真要与信息行为挂钩的话,就必须研究种种不正当的引用行为:粘贴别人的参考文献,根本不读原文;引用综述文献,而不是引用综述文章所介绍的原始文献;为讨好主编或投稿期刊而刻意引用主编发表的文献和所投期刊发表的文献,等等。

 

    尽管存在以上缺点,本文仍值得发表。

 

第二则

 

1. 有些病句,只举两例:

“国内外已有有关研究个人学术影响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个人学术影响力的时间变化趋势的研究角度有分析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的时间变化趋势”。

2. “右图曲线的斜率几乎是直线”。

斜率是个数值,斜率不是曲线。

3. “如果分析一个作者在科研团队的贡献时,通过右图与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时h指数时间趋势图对比分析,就能得到有意义的结论。”

但作者并未交代,研究对象有多少论文是独著,多少是合著,合著论文中多少是第一作者。

4. “通过探究诺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的时间变化规律,得出了杰出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过程中学术表现变化规律”。

只分析一个人所得到的结论,怎么能称之为规律呢?

 

本文总体问题,只研究一个对象,不足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尤其是,作者还给自己减小了难度:选择没有什么工作变动的研究人员。

论文目前的样子,达不到发表水平。

本论文的改进方向:至少要选第二个作者作为对比。例如,可以选一个在多个学科、在跨学科领域发表了很多文章的人,看看对这种作者的历时评价和只发表物理学论文的作者的历时评价有何差异;或者选一个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合著文章的作者,看看对这种作者的历时评价和基本上发表独著论文的作者的历时评价有何差异。

 

第三则

本文选题较新颖,方法基本可行。可改进之处如下:

1.      200名作者在h指数高中低之间的作者之间是怎么分配的?请指明。另外,既然200名作者已经分属三类,后续分析中却没有利用这个变量,很可惜。能否补充分析,三种h指数的作者之相关数据有什么差异?按照现在的分析方法,还不如直接从总体样本中随机抽取200名作者。现在似乎是分层抽样,但是又没说抽出的样本占各自样本总量的比例(如,h指数大于20的作者样本量占h指数大于20的作者总量的比例,等等)。

2.      关键词像参考文献清单一样,都属于文献的外部特征指标,不属于内容。关键词无法代表内容!比如一篇文献综述,一篇含有实验的科学论文,二者的关键词可能相同,但内容完全不同。建议修改标题,直接说“基于关键词的研究”。如果作者不同意修改标题,则该文不能发表。

3.      文章说,20012002可能是转折点,是基于现在的样本得出的结论,不一定站得住。CSSCI的数据开始于1998年,得出了现在的结论。假定CSSCI数据从1980年开始呢?我基本可以肯定,20012002年为转折点的结论不再成立。除非作者从国际情报学发展史的定性分析出发,或从国内情报学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分析出发,也能得出20012002年为转折点的结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94812.html

上一篇:论文评审意见汇总(30)
下一篇:两位文学家谈文学中的“小”
收藏 IP: 219.142.146.*| 热度|

2 杨正瓴 王启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