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24) 精选

已有 4748 次阅读 2021-6-12 06:29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24)

武夷山

 

第一则

  

本文选题较好,分析工作做得扎实,研究结果有意义。有两点需要商榷。

1.  科学计量学界的专家从来没有把被引次数作为论文质量的指标,而是把被引次数作为“质量或影响”的指标。有些文章因为质量高而受到广泛引用,有的论文引起争议,其观点甚至最终被证明是错的,但它们既然引起了学术争论,就发生了影响(impact)。确实,有一些糊里糊涂的科研管理者不听科学计量学者的劝,将被引次数等同于论文质量,但这可能不是主流。因此,文章开头就说“在多数情况下,被引频次都被作为论文、专利或期刊质量的代理”,恐怕是竖错了靶子。竖错了靶子再加以攻击,反而贬损了文章的价值。

2.  文章说“如果上述因素能够很好地解释论文的被引频次,那么用被引频次代理论文质量或科研质量可能就是不妥当的。”这句话的逻辑是不对的!因为假如能够给论文质量或影响赋以一个值的话,它可能是作者建立的模型中系数最大的一项。我的一位合作者曾经用科研投入(研发人员数、研发经费数)等很多指标来预测中国的SCI论文数,预测得相当准。我说,既然很多大学和科研院所都规定,理工科博士生发表SCI论文后方可答辩,则在读理工科博士生人数也许是很重要的变量。于是,他加入在读理工科博士生人数这个变量,分析发现,这个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按照本文作者目前的逻辑,既然现有的SCI论文数预测模型已经拟合得不错,就说明其他可供选择的变量(if any)可能是不妥当的。要知道,拟合模型并不是因果模型,所以绝不能下这样的武断结论。作者的这一观点是必须修正的,不改变这一观点则不能发表。

 

第二则

 

    希望作者在某处加两点讨论:

1.  作者用的是排名前20的期刊,都是影响因子高的期刊,由这些数据得出结论:影响因子越高,越容易被引。这个结论是不稳健的,一方面,才20个数据点,太少;另一方面,对于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这个结论是否成立呢?我们是不知道的。很可能,那时候,IF这个变量的影响就可忽略不计了,反正大家的IF都低。

2.  作者事先估计,可能新近的论文更易被引用。如果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这样的预期很合适。但是,经济学属于社科,对于社科,较老的论文仍在被引是不稀奇的,熊彼特关于创新的论文不是至今仍在被引吗?

 

第三则

1.  Research front早就有定义。本文中所用的定义到底是哪一家的定义?还是作者自创的定义?没有交代。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是否一直关照、遵循着这个定义,也值得怀疑,因为本文定义说,Research front“隐藏着未来的发展趋势”,可是,本文探讨的案例似乎无法与未来发展趋势挂上钩。

2.  为什么选择2000-2014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没有任何交代。事实上,“温室气体”这个术语不知多少年前就出现了,作者只取了最近5年的数据,基于这5年数据的分析,居然把“温室气体”也作为突现词,这显然是不对的。

3.  清洁生产文献的查询,不能只用cleaner production这一个词作为检索词,应该纳入其同义词和近义词。维基百科的Cleaner production“词条说:

“In the US, the term pollution prevention is more commonly used for cleaner production”。可见,在检索时,至少要加上“污染防治”,否则,检出的文献一定是很不完整的,那么,后续分析就失去了基础。

4.  在国家检索时,不能只检England,还要检索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四者相加才是英国的数据。如果作者已经将四者相加了,在表格中就不应该写England,而应该写UK。

 

总之,从以上几点看,本文的研究设计、数据检索、数据清理等方面都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90837.html

上一篇:人类进化的故事需要新写法
下一篇:欧洲国家加强地区层次的前瞻活动(2001)
收藏 IP: 219.142.145.*| 热度|

10 李宏翰 魏瑞斌 信忠保 黄永义 杨正瓴 李毅伟 彭真明 晏成和 辜英求 俞立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