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一门教师自主考试的课程,课程的考试,考试的内容应该涵盖这一门课程所有的需要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重点),这是需要教师在课程的讲授一开始就要明白明确的问题。
对于一门教师自主考试的课程,课程的考试,不应该是讲完了整个课程以后才临时抱佛脚的应付差事似的操作。更不是为了难为学生而设置的陷阱。
明确了上述两个基本点,理解了讲课与考试的逻辑关系,才能完整的完成对考试环节的有效把控。
课程考试所出的考试题目与考试内容,应该是在每一章节内容讲课之前就应该心中有数的内容。在整个有联系的授课过程中就应该反复强调与反复讲明白的内容。而不是讲完了这个章节还不知道应该考核学生的内容是什么。
融会贯通了自己所讲授的课程的整体的逻辑结构,才能完整的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学的重点难点。才能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讲清楚每一章节的重点与难点。
实际上,每一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大多是重合的,各个章节在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重点难点几乎只有2—3个,最主要的重点,往往只有一个。
以多数选修课的24学时为例,如果每一学时的主要重点内容只有1个,汇总起来就可以有24个,融合起来,完全可以满足2个小时考卷的出题内容与要求,如果每一学时的主要重点内容设定为2个,汇总起来就可以有48个,完全可以满足期末考试AB卷甚至ABC卷的考试内容。
如果明白了考试与讲课的逻辑关系,在每一个学时中发力讲明白1-2个问题,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如果这每一个学时1-2个重点内容都没有讲明白,这样的教师可以回家种红薯了(按照某位专家的说法是“摆地摊卖服装”)。
如果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能让大多数学生(不包括根本就不学习的一部分学生)明白课程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考试的内容)的60%以上的内容,就不会出现多数学生不及格的现象。逼着自己无奈的用“放水”的方式来处理出现的问题。
题外话1:一个厨师炒菜,很多人喜欢,高水平;多数人喜欢,有水平;多数人不喜欢,没水平。一个人请客点菜,最好需要知道多数客人的口感口味。有个别的客人不喜欢吃,正常,多数客人不喜欢,失败。
题外话2:小学数学学了六年,这里学过了掌握了的教师一页纸就可以把主要的内容,包括“加减乘除带分数”都给说清楚了,教师瞎忙乎,何苦让学生与学生家长能累成近视眼、累成狗?这就是没有理清上课与考试的逻辑关系的误区所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