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jsy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zjsyj

博文

一路欢歌(10)山寨

已有 2099 次阅读 2014-8-22 11:22 |个人分类:建设者的足迹|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山寨”


    规章制度不看

   权威专家不管

   神马手段不限

     文凭出身不问

   是骡是马看练

     

 

   机加车间设备型号齐全技术含量高,不但有普通车床、铣床、冲床、镗床、磨床、压力机、水电焊、板金加工等设备,还有金属线切割数控机床、热处理用中频加热炉、高频加热炉、真空加热炉、超声波清洗等设备,这些在当时是技术比较先进也比较复杂的设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最复杂,要先根据图纸中加工线路计算出切割轨迹,然后在纸带上打孔,机床只认得打孔的纸带,为了保密在工作完毕后还要销毁纸带。

   既然厂子里有这么多机电设备,就要会使用,会维护。先看设备说明书、再看图纸、试运行。那时年轻人学技术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车间、小组里经常组织工人学习设备保养与维护,探讨技术革新方案。也许是接触电子的东西比较多,因此厂里懂电子技术学电子技术的人自然也多,并且都是军民两用人才。

   那年代音响、电视机时髦,好吧,自己做。红旗街第一无线电厂生产电视机,我们就弄张电路图,不就是分立元件组装嘛,那时候没有集成电路、更没有像现在电脑里的显卡、主机板之类买来插上就好用的东西。使用工具也很简单,就三样,电子表、电烙铁、电路图。先弄一份电路图,再把元器件按购买、自制、外协分三类。一般机壳、电路板、天线、线圈、电源稳压器等这类厂子里能加工的零部件都属于自制类。我们师兄弟多,各自发挥强项,就像多军中联合作战相互补充与配合一样,干的得心应手。比如放大器电路板,什么OCL、TCL电路、稳压器电路板等部件,先按电路图在覆铜板上用漆勾画线路,再用三氯化铁腐蚀掉空白处的铜,板面上剩下的铜覆盖层就是电线,然后按元件固定孔及触角位置钻孔。元件嘛,先看哪些是厂里有的,这种可以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淘汰、报废等方式得到。本厂没有的零件可以通过系统内其他元件生产厂的哥们采用互通有无的办法得到,就是现在所说的外协。如果某元件本厂没有、其他厂里也没有,那就只好去市场买。赶休息日约上几个同道好友,骑自行车像老鼠似的在街上到处窜,四处找。再要找不到,就看你自己的功底了。翻阅电子元件手册找性能相当的替代品。最后不可避免的还有一部分零件需要自己造,就是比手艺。

  所有零件都齐了,并不能直接组装。还要把电子元件尽可能挨个按技术指标测试筛选出合格的,那年月电子元件产品合格率低,元件参数一致性差,往往一大把三极管,测试后没几只合格的。然后开始按部件组装、焊接零件。每完成一个部件都要进行调试,测试使用性能,至少是能用,否则所有东西都组装到一起以后再通电调试,你就很难判断到底是那里出了问题,该换掉那个零件。比如整流板组装好了就要先对照电路图检查元件安装的正确性,再测试输出电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有示波器可以看到整流板输入输出的电压波形就更好,使用前还要加个功率相当的假荷载烧一段时间,看看有无元件假焊及过热的现象。反正这么说吧,指望照电路图把零件都装上,通电就能用那是没门。有些功能板没有现成的覆铜板电路样纸,只有电路图,那你就要拿出点基本功来把原理电路图转化成覆铜板上的实际电路样纸。干这活至少你要清楚每个元件的形状、具体尺寸、接线脚位置及数量,输入输出电压等参数,最难办的事是单面覆铜板的实际线路不能像原理电路图上那样遇到线路交叉只需画个半圆就完事,必须设法回避,或者在板子背面增加一段线跨过去。干多了也就有些心得,厂里搞某产品工艺的哥们要我帮忙核对技术要求,原稿中要求在电路板中集成电路元件字头必须朝向统一,我认为不妥,那样或许看上去很美,但是给布线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特别是面对单面覆铜板更是如此,即使是使用双面板,也涉及强弱电磁场相互干扰问题。

   敢伸手干这活的人必须具备极强的独立作战能力,自己动手能力要强,具备勤奋好学、胆大、心细、变通、极有耐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特点。他们有责任心因为是自己的事,有组织能力,因为没别人给你做计划、当采购、当技术负责、当什么什么,涉及的所有问题都只能靠自己想办法解决,还不能上班时间完全公开干,只能业余秘密进行。他们不迷信权威(那样啥也干不成)、不等条件、不要报酬、吃苦耐劳、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个人素质大概等同于搞两弹一星的这类人。完全按部就班的干肯定不行弄不出来这东西,像疯子似地干也不行那就没准了,所以处于半疯状态的工作正好。我有幸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不但隔三岔五的给自己弄出点新鲜玩意,也时不时的为厂里琢磨点事,目的不过是提高产品合格率、提高工具使用寿命,或者开发个新产品什么的,反正没闲着。多亏是在和平时期,否则我们哥几个说不定真能弄出点什么稀奇古怪的武器呢。

   我在工厂度过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第一个十年时间。本来一心想为企业工作,与它一起成长,为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不幸的是这个军工厂(长春宇光电子工厂,主产品——军用雷达),虽然厂里也经过企业合并、与港商合作搞钟控收音机、外派去深圳劳务作电子产品、给五商店做铝合金柜台搞多种经营等,但是最终没有能按国家军委的要求,顺利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产品实现军转民的历史使命,企业管理混乱、严重亏损、职工对企业发展没有希望,人才大量流失,我也不得不在1987年末含泪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工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421370-821409.html

上一篇:一路欢歌(13)射电枪
下一篇:一路欢歌(9)师傅
收藏 IP: 221.8.22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