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下,针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众多211、985院校都在极力提倡大家的“创新意识”、“产品意识”、“市场意识”……社会上但凡与IT沾点边的大小企业,也都设立了各自的“校园联盟”,设计了一系列的校企结合的活动,比如企业奖学金、企业冠名的各种比赛、企业实习实训……做到了真正的“从娃娃抓起”!其实,这种现象无可厚非。关键是这样的活动,真正的效果如何?学生真的受益吗?企业真的受益吗?
做事务实还是务虚,恐怕只有事实和效果才能说话!
大话暂且不多说,还是说说今年的“长虹杯”吧。
长虹,大家知道,在我们四川本地,乃至全国现在都是一个响当当的企业,始创于1958年,是集军工、消费电子(电视、冰箱等各种家电)、核心器件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今年重新进入美国市场);拥有四川长虹、合肥美菱、华意压缩、长虹佳华等四家上市公司。长虹集团和我们学校的合作一直非常好,尤其对我校毕业生,是十分赞赏,因为学生技术扎实、踏实能干、发展潜力大,故而已经连续几年都在我们学校举办了“长虹杯”科技竞赛活动。旨在,选拔好的学生苗子提前熟悉企业,并且顺带孵化好的学生创新团队。于是乎,今年“我是CEO——长虹杯创新与孵化挑战赛”就在九月份拉开了帷幕。有幸担任本次比赛校内导师,心情很激动啊···
从消息发布到初赛开始,大约两个月,学生们很“踊跃”!初赛现场,学生们的创意也很丰富,氛围十分热烈!先后经历三场初赛,本着“宽进严出”和“重在学习”的态度,每位导师都收获了4-10支队伍不等。我还好,顺利选中6支队伍。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就是作品孵化期。问题出来了,原来有的学生是被辅导员逼着报名参加的,初赛晋级了当然十分开心,但是说到后面的产品孵化,就有点捉襟见肘;有的学生创意十分天马行空,没有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也没有去论证技术的可行性,在真正的实施阶段就完全乏力了,不得不修改创意和技术方案;有的学生只是想把比赛赶快做完,没有考虑团队的管理、进度的把控等等……
现在我带领的6支队伍,进度不一致,落差还是有点大,有的组确实很有创意、很有技术实力、也很团结,不光是比赛,更多是想做东西;有的组则稍微欠缺点东西。好在我之前带领过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心里有准备,并且早就制定了一些措施。不过在这个指导的过程中,还是感悟颇多——原本自发性的活动,为何后面就变成了被动呢?过多的包办到底好不好?现在才大二大三的学生就让他们自主做产品,期望是否有点过高?不要拔苗助长!其实我们每个普通人在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情,才是常态!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天才。不过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还有一个月就要决赛了,衷心希望我的六支队伍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真心期望我的“孩子们”都能成长为与众不同的人!或许真的有未来的“CEO”!
P.S.六支队伍分别是智慧旅游相关的三支、新型联合送餐二支、大众吐槽一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8: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