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玲奖学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lsun2014 这里寄托着一份对孙老师的怀念

博文

成长在大学-受资助学生张婷的来信

已有 2802 次阅读 2016-10-1 06:2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成长在大学

敬爱的基金会:


 您好!


 时光荏苒,年华易逝,从高中到大学不过转眼间。如今,我已度过了一年的大学时光,即将进入大二的我,很乐意在此谈谈我这一年来在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以感谢基金会去年对我的资助。

学习篇


 论学习,高中与大学还是有着较大差别的,不管是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是如此。

 首先,学习目标:在中国,相信大多数高中生的学习目标都是上一个好大学,然后如家人和老师的设想一般毕业后找个好工作,而为了上一个好大学,我们甚至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学习。就我而言,我高中学的是理科,其实我不太喜欢化学和生物,还没分文理科时我的文科成绩要好的多,但是我选择了理科,就是因为理科生以后发展的路子更宽。虽然我现在读的专业不是理工类的专业,但我也不后悔,走了一条看似南辕北辙的道路。因为在大学里,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学习目标却不那么单一。我们要好好学习,不是只为了找好工作,而是学习一种能力和气质,因为你拥有了学习能力,拥有了智慧,其实就不用过分地愁以后的发展。

 其次,学习过程:我前些日子在QQ空间里看过一条说说,内容是中国各地区的高考模式,其中我们江西的是地狱模式,北京、天津、新疆等地区则是简单模式。可想而知,我们江西学子的高中是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的。我在高中时候,过的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都是上课、刷题,我感觉这种学习过程比较艰辛,但是竞争如此激烈,每个人都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转念想想,这其实也培养了我的毅力和耐力。然而在大学,学习氛围不再那么紧张,学习时间比较自由,除了上课时固定的时间,其余时间都是由我们自己支配。没有高中那样竞争激烈的月考、期中期末考、市统考等等, 大学里只要不挂科就OK,虽然拿奖学金和之后的考研是另一方面,但学习过程明显轻松、自由了好多,考验的是每个人的自觉性。

 最后,学习方法:由学习过程可知,高中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刷题,我感觉这比较闭塞,而大学有很大不同,例如我们考英语四级都是自己在网上报名,自己下载准考证去打印,也经常要在课后做PPT然后再课堂上演示,我们老师生活这叫翻转课堂,这种学习模式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但是,大学里的学习方法虽新、虽好,在高中里是暂时行不通的,这取决于国家和地区的教学设备以及学习内容,一样的,高中的学习方法在大学里更加行不通,这一点在我上大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了我们,所以,从高中进入大学,第一件事就是转换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课外生活篇


 高中的课外生活,其实没什么好讲,只有看书、刷题。而在大学这一年,我有着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大一的上学期,我刚到学校前三个月,是在逐渐适应大学生活、课堂与室友们。由于那时候课也比较多,一开始我们也都会认认真真做作业,所以课外也没做什么。第四个月,我找了一份兼职,是在学校外做家教,教一些小学生,虽然工资不高,但这是我上大学以来第一次自己挣钱,我尤其珍惜。每天下午下了课,我便会匆匆赶去教室,上了两个小时课就回到宿舍,洗漱睡觉。而大二这整个学期,我没有再去做家教,是因为我在学校健身房办了卡,每天上完了课我便去健身房跑步,周末有空的时候,我会去图书馆借书,在宿舍床上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这半年来,我觉得自己达成了设定的目标,瘦了30斤,也看完了《平凡的世界》三本书和一本很厚的旅行日志,这本旅行日志叫《一路向南》,讲的是两个旅游达人一路靠打车从美国最北端到墨西哥最南端的生活,被拍成了纪录片,并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9分。

 而这个暑假,我也联系好了大二的家教,以后我依旧会每天去当家教,我很享受自己劳动挣钱的感觉,我也会多去图书馆看看书,我喜欢那样静谧的时光。

        此致

敬礼!

                                                                                               受资助学生:张婷                                                                                2016年8月31日星期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59226-1006064.html

上一篇:难忘的“颁奖”之行
下一篇:2016年孙小玲奖学金颁奖情况汇报
收藏 IP: 101.87.23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