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三百多年来,科学界至今无法破解''万有引力起源之谜'',这无疑是近现代科学的最大遗憾之一。
十七世纪,一个改变世界的科学家在英国出现,他就是牛顿。1687年,牛顿发表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一伟大发现标志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开端。人类科学从此摆脱迷信和宗教枷锁。“万有引力定律”证明:任何物质之间有引力作用,而所有宇宙天体都在万有引力严格控制之下运动。诚然,因时代局限,当时牛顿还无法解释万有引力的起源。但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科学界为何还不能破解万有引力的起源之谜呢?我不禁想问:万有引力究竟来自哪里?
为此,我尝试大胆提出一种新思路:“万有引力可能起源于分子力”。以供研究学者参考。
应该说,万有引力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一个物体即使分解成一个个小分子,每个分子皆有重量(即万有引力)。这似乎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探索方向,难道万有引力来源于物体内部分子?今天的时代,自然科学探索突飞猛进,对物质微观结构已十分了解。这为破解''万有引力起源之谜''提供了坚实基础。
“万有引力”与“分子力”的关系:
万有引力与分子力,它们看似毫不相干,但深入认识它们的本质,发现它们关系密切。
其一、万有引力'的特征和作用方式。
大到一座冰山,小到一个水分子,它们皆有重量。一方面:冰山重量是冰山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另一方面,冰川还能溶化成一个个水分子,我们不难理解:整个冰山对地球万的引力,来源于冰山各水分子对地球的万有引力总和。
反过来看, 地球与冰山一样,也能分解成一个个分子,那么也可以认为:地球对冰山的万有引力,也来源于每个地球分子对冰山的万有引力之和。于是,我们发现一个重要信息:地球、冰川之间的万有引力,本质上是地球各分子与冰川各分子之间的万有引力之和。
经过以上分析可得出:物体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它们间分子与分子的万有引力总和。
其二、物质分子力的特征。
分子力基本常识
分子力:物质分子间的结合力。特别的是,分子力不是单个力,而是一对力:引力和斥力。通常,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物质分子间的结合力是个合力。如图:(其中,紫线是斥力,黄线是引力,红线为合力也就是分子力)。
图一 分子力变化关系图
分子距离(r)对 分子力(F)的影响:
当分子距离改变时,斥力、引力变化不一致,斥力变化幅度远大于引力。这就很自然产生一个变化交叉点——临界距离点r0。
当r=r0时,引力、斥力刚好抵消,此时,分子力F=0。(常态下物体的分子距离)
当 r<r0时,斥力大增超过引力,此时,分子力F为斥力。(压缩物体时)
当 r>r0时4, 斥力大减而小于引力,此时,分子力为引力。 (拉伸物体时)
图2 分子力变化曲线
我们都知道,近距离的分子力很强, 但分子距离分开很远呢?比如,当两个分子距离达到1米、或1千米以上时,两个分子之间还存在微弱分子力吗?这个问题从未引起科学家重视。
但从本质上,分子力来源于电荷力,分子力也应该遵守库仑定律。按照定律 ,分子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只会逐渐变小,不会突然消失为0。因此,当两个分子距离达到1m、或1km时 ,分子力依然还存在,只是极其微弱而已。
由此可以推断:远距离分子之间有极微弱分子力,同理,在两个远距离的物体之间,也必然存在着微弱的分子引力。这种分子引力可能就形成了物体间的万有引力。
纵观万有引力、分子力二者的表现特征:物体间万有引力来源于物体分子间的万有引力总和,而远距离的分子之间又有极微弱的分子力,可见,物体万有引力就是物体的分子力。
如果万有引力是分子力 ,那么,万有引力就不是一个力,而应该是两个力:引力和斥力(斥力为隐性力),万有引力是斥力、引力的合力。
很多学者没有意识到破解万有引力起源的重要性,现代科学中的黑洞、暗物质与万有引力关系密切,了解万有引力的本质才能真正了解黑洞、暗物质的本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30 1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