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学,是否还必须坚守实证科学原则?
物理学,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伽利略开创了将物理理论和定律建立在科学论证和严格实验的基础上,因此被尊称为物理学之父,也是实证科学之父。
论及“实证科学”,早年,很多人理解为是通过科学实验得到“证实”的科学,直至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论证:实证科学的定律,本质是对经验事实归纳得到的判断,即使有再多的经验事实符合已发现的科学定律,都不意味着,该科学定律已经最终得到“证实”,因为,只要有一项新发现和该科学定律不符,就意味着该科学定律被“证伪”了!
科学定律被“证伪”,不是坏事,而是科学探索过程中值得庆祝的好事——是人类认识深化、进步的重要契机!例如,开尔文勋爵所说、难以纳入当时物理理论体系中的“三朵乌云”,分别催生出“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学的巨大发展。但理论的发展,只是令人们认识深化——明确旧定律的局限性,在旧定律的适应范围内,旧定律仍然是有效的。
新定律,本质上仍然属于从经验事实中归纳得到的成果,仍然需要接受经验事实的检验——要求:根据科学定律做出的判断,必须具有“可证伪性”(根据科学定律做出的预言,必须具有“冒险性”,因此,现代实验科学,往往大量使用数学、做出“定量预言”,降低预言的模糊性,可以接受实验的严格检验。例如,广义相对论关于引力导致光线偏折的预言,广义相对论关于水星进动的预言,等等,都以预言精确、不含糊,具有显著的“冒险性”,才在预言得到实验证实之后,为广义相对论赢得了更高程度的信赖)。
由此,波普尔提出了一个区别科学(理论)判断和非科学判断的金标准——要看其是否具有“可证伪性”!
换言之,科学判断,是可证伪判断这个集合的子集。在“可证伪判断”的集合内,无论一个判断何等荒唐,都是以接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前提,能够经过实践检验从科学判断这个子集中被剔除掉的,也难以对科学进步构成实质性损害。
但是,如果允许一些不具有“可证伪性”的判断混入“科学判断”的范畴,因为其不具有“可证伪性”,将成为潜伏在科学理论体系中的不定时炸弹,给科学进步造成极大的损害。
数理逻辑奠基者之一,罗素曾经举例证明:若从一个错误判断“为真”的前提出发,可以证明几乎任意一个错误判断“为真”!因此,让不具有“可证伪性”的判断,混在科学判断中,对科学发展的不良影响还是非常广泛的,据此,可以衍生出一系列错误判断。
物理学,是否还必须坚守实证科学原则?实际上,就是要不要坚持物理学判断必须具有“可证伪性”的原则——这是一个涉及要不要让物理学沦为“玄学”的重大原则问题。希望每一个真正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朋友认真思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