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edh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edhw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博文

无法消除的火灾防控盲区

已有 1564 次阅读 2023-3-23 19:4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曾经在一个安全专业群里,一位高老师问到我这样一个问题:你有没有信心确保你的卧室里不发生火灾?我思虑再三,回答到:没有信心。

之所以说自己没有信心或是没有能力做到,原因如下:

1.卧室里的各类火险隐患无法彻底排查并消除,每一种电器设备客观上都有起火风险,哪怕其概率再小,加上偶尔可能还会用个明火(蜡烛、蚊香、打火机、抽烟等)啥的,这些行为或多或少都存在意外失火的概率及风险;

2.就一天24h而言,无法随时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监管及控制,人总要睡觉,持续工作的充电器(电脑、手机等),在夜间照样存在起火的可能性,倘若在这样的特殊时段失火,情况必定会更糟;

3.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法确保万无一失,即使能确保今天无事,不代表明天不会有事,今年无事,不代表明年也能平平安安。很大程度上,火灾都是源于一次意外:非常规操作、偷懒图省事、各种不小心、疏于清理杂物、对设备设施逐年老化的失察……诸多偶然意外因素叠加在一起,直教人防不胜防,即便把所有的火灾案例都拿来学习一遍,现实生活中照样可能会出错。

如果我一开始的回答是有信心,那么高老师的问题或许还可以继续下去:既然一个房间的安全我都能够保证,那么接下来一套住宅、一栋建筑、一个社区、一个街道……甚至一座城市的火灾防控想必都应该不在话下。可惜,我的第一个回答就导致了他的提问戛然而止,哈哈。

 区区一个房间的火灾防控尚存在这么多的细微的、不易觉察的“漏洞”,引申开来,当需要管控的建筑空间继续无限延伸,再引入时间概念,这些盲区的范围数量以及防控难度自然可以想见。

 顺着这样的思路其实可以解释:为什么整个社会已经针对消防问题持续地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也进行过大量教育宣传,火灾事故依然还会一定程度地存在?

       微信图片_20230323194022.png

   如图:A区代表已经有投入的区域且具备相当的火灾预防控制能力

B区代表消防投入的“盲区”,也就是疏漏之处+力所不能及的部分

C区代表“盲区”内实际发生了火灾并造成了大大小小的损失

(以上3个区,均是结合空间和时间来衡量对火灾的防控能力,将时空概念简化压缩为一个平面之后,便于直观表述)

1. 相比于A区硬实力及软实力的扩大充实,B区也随之形成,各种平时不起眼的细枝末节,通过系统被不断放大,直至形成一片显著的“盲区”,除了知道自己“能”在哪里,更要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在哪里。A区往往让人引以为傲,B区却不大惹人注目,从结果看火灾损失又往往汇集于B区。

2.在整个A区里继续加大投入,按理可以不断“压缩”B区的“空间”,然而其实无论再怎么努力,B区仍然还是会大量客观存在,人们还不得不与其长期共存

举个例子:哪怕就是几百万只火灾报警器投入A区,其“面积”的扩张依然不明显,打个比方:就好比一桶墨水倒进了一泓池水。

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既要考虑输入,也要考虑实际输出,还要考虑输入输出之间的比值关系、因果对应关系,更要考虑实际能够承受的输入上限,输入所产生的效能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3.C区可算作B区的“子集”,二者同属防控的“盲区”,并无差别,只是不幸发生了火灾并造成损失从而形成C区,相比于C区,B区只是多了几分侥幸。

4.尽管C区远比B区小得多,然而集中反映到现实生活中,依然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5.火灾扑救要讲求时效性,结合某些事故过程来看,部分设想中的A区就算有灭火设施、灭火力量到场,但是如果不能在一定的时限内迅速地解决问题,那么,还是只能被划作“盲区”(B区)。

当然,上面这幅图也可以这样画:

        无法消除的火灾防控盲区3.png

小结:A区必然要设法持续扩大,然而要想真正有效 “渗透”并逐步“蚕食”B区,尽力打通整个火灾防御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立足于复杂场景并充分调用每一份力量,还是要靠低成本、易操作、高效率的技术手段。

   一泓清泉2.png

统计消防:2022年消防接处警2百万起

高水平科技项目的三个特点

这种极具颠覆性的电影,就得看完整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50551-1381603.html

上一篇:科学需要逻辑吗?
下一篇:防未必是上策
收藏 IP: 182.151.102.*| 热度|

3 尤明庆 孙颉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2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