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扬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博文

如何看待国内大学越来越多地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上课?

已有 7524 次阅读 2019-12-25 20:02 |个人分类:个人看法|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如何看待国内大学越来越多地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上课?这是知乎上最近的一个热点问题。它似乎是派生自另一个问题:如何看待清华大学将线性代数教材改为英文教材?

这两个问题都很热,截止到今天(2019.12.25),前者有930个回答,后者有626个回答。我挑了十几个比较靠前的答案看了看,发现从使用者角度谈这个问题的很多,但是没看到有编写经验的人回答。关于这个问题,我以前讨论过一些,只是零散分布在一些文章里,比如说本文后面所附的博文。

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所以母语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中国不可能实现全英语教学,我觉得用英文原版教材上课或者双语授课,都只能是权宜之计,而且效果存疑。确实有一些英文原版教材写得很好,但是国内大学用这些教材学习的学生,如果不是单纯地感动自己的话,就一定是非常有学习主动性的人。对于大学课程来说,只要学习具有主动性,用什么课本,效果恐怕差不了太多的——当然,如果你的学校排名不是特别靠前,最好还是对本校编写的教材保持一点谨慎的态度。

我认为,未来的科学语言有可能是中文,我们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比在国内大学里实现全英语教学要现实得多。语言只是表达的工具,对于理解世界当然有帮助,但是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并不限制你使用哪种具体的语言。在中国,就要用中文来生活、学习和工作。

重新制造轮子,似乎并没有必要。好的翻译可以解决很多教材的问题。但是,现实条件确实不适合搞翻译——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了:我翻译过10本书,出版了6本,其中2本没有出版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我动了与别人一起翻译的念头。我参与过翻译校对一本由很多人翻译的书,其出版似乎也是遥遥无期;我还看过好几本出版前的译稿,我知道翻译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而多人合作翻译是另一种痛苦的方式(如果不是更加痛苦的话)。其实大家看看现在出版的译本就知道了:许多是以前很多年就翻译过的书,还有许多是由现在已经退休多年的人翻译的,而翻译也是一种创作,也需要年富力强的人来做。

自己写书就更麻烦了。我写过一些讲义,也写过很多教学笔记,但是要说把它们写成教材、印刷发行,我可没有这个愿望和信心:写教材太烦了,能有5%自己的看法就了不得了,95%以上的东西都被人说烂套了。写了也不讨好,只会授人以柄,让人挑毛病,何苦呢?在我看来,以前教材编写组的形式其实是很合适的,但是现实条件不允许这样做,谁也没有办法:

手里没把米,叫鸡都不来。

 

 

知乎:如何看待国内大学越来越多地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上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3213190 

930个回答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将线性代数教材改为英文教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747514/answer/875193772

626个回答

 

未来已来:观棋者化身为天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208146.html

 

物理学著作翻译工作的一些感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808613.html 

 

译事补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943042.html 

 

《美国物理学会百年纪念文集》翻译小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105944.html 

 

物理学交流的语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21120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211470.html

上一篇:光学教学笔记之吾能大子之门
下一篇:[转载]忆秦娥·娄山关
收藏 IP: 223.71.16.*| 热度|

16 武夷山 刁承泰 史晓雷 王从彦 冯大诚 周忠浩 郑永军 张忆文 李学宽 尤明庆 谢力 杨正瓴 蔡宁 段含明 张国宏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